戏曲括号里合是什么意思,请问戏曲里官服腰上那个圈是做什么的
1、戏曲括号里合是什么意思
矛盾的解决与事情的结果。戏曲结构基本原理为:起、承、转、合。其意思分别为起(产生):事情因何而起,承(发展):怎样顺势发展下去,转(高潮):由于顺势发展中没有消除根本矛盾,造成矛盾积累直到爆发,带来突变,合(结局):矛盾的解决与事情的结果。其中也有戏曲括号里合的意思,因此意思是矛盾的解决与事情的结果。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2、请问戏曲里官服腰上那个圈是做什么的
叫“玉带”。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将穿蟒袍、官衣时必不可少的1种附件,是围在腰间的1条圈形硬带,上有若干玉片为饰物,即所谓“腰横玉带”。在古代生活服饰中,玉带是重要的官员服饰之1,但并非所有官员都用玉带。以明代为例,1品用玉,2品用花犀,……7品用素银等等。在戏曲舞台上,则不论官品高低,通用玉带。整个玉带上的玉块放置部位都有用意和严格的规定。玉带正中间的3块玉称为“3公”;左侧1块称之为“左辅”,右侧1块称之为“右弼”。以“3公”为中心,左右每侧都有4块圆形玉称之为“4相”。“4相”之后,还有4块方形玉块,两侧相连共有8块方玉,称为“8大朝臣”。
3、戏曲里旦角是什么
戏曲里旦角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1,是女角色的统称。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戏曲中的谱式分类是从脸谱的构图上来分类的,1般可以分为以下1些基本类型:
整脸: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1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构图简单。
3块瓦脸:也称3块窝脸,最基本的谱式。以1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3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3大块,形状像3块瓦1样。
花3块瓦脸:也称花3块窝脸,在3块瓦脸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纹样,将眉窝、眼窝、鼻窝的纹路勾画得较复杂。
十字门脸:从额顶到鼻尖画1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以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如《草桥关》中的姚期、汉津口中的张飞等。
6分脸:脑门上的立柱纹与眼部以下部位均画成1种颜色,脑门上立柱纹以外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4,眼部以下的颜色占全脸十分之6,上下形成46分的形式。
4、人都说婚姻事命中注下是什么戏曲里?
《红楼梦》《金玉奴》里也说过。
5、为什么戏曲里要被问斩的人都是穿着红色的衣服
戏曲服装的用色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你要的问题着重看第2点)(1)表现等级。 在这方面,戏曲服装受明代生活的影响较多。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不许用黄”,文武官员的公服,1品至4品服绯,5品以下服青、绿(《明史·舆服志》)。 戏曲服装基本上也是如此。 黄色(正黄或明黄)为帝王专用;其他颜色中又以红为贵重,紫是红的补充;其次为绿、蓝;黑色最卑微,故驿丞、门官穿的“青素”,穷途潦倒的书生穿的“富贵衣“氏局,家院穿的“海青”,衙役穿的“青袍”,贫妇穿的“青衣“,都用黑色。 这只是从表现等级的角度说的,换1个角度,如表现人物的气质时,黑色又有不同的含义了,它可以表现刚正,也可以表现粗犷,等等。 (2)表现风俗。 红色1般作为华贵的颜色,但在喜庆场面出现时,又反映了我国风俗的特点。 戏曲舞台上临刑的犯人要穿素红色的罪衣罪裤,监斩官要穿红官衣、红斗篷,这也是风俗的曲折反映。 杀人是大凶事,为了避凶邪、图吉利,故必须用红。 白衣在中国风俗中是哀悼之服,剧中死者的亲属多衣白,或在头上缠1白布以表示。 这是指素白。 至于带有花绣的白蟒、白靠、白箭衣则又不限于此了。 (3)表现情境。 如《林冲夜奔》中的林冲,按昆曲的扮法,戴青素罗帽歼并让、穿青素箭衣,1身黑。 这里用黑色,不是要表现贫困或卑微,而是要突出1个“夜”字。 后来杨小楼做的青素箭衣,用青绒代替青缎,吸光性能好,显得更黑,强化了对秘密夜行情境的刻画。 (4)表现心理、气质。 舞台上小生、小旦所扮的年轻角色,服装多用鲜艳、明亮的色彩,这是符合蔽迅1般青年心理的。 但同样是年轻人,又要通过色彩来表现不同的精神气质。 所以梅兰芳说,《游园惊梦》里的杜丽娘,是宦门少女,衣服应该漂亮,但她又是1个才女,“在漂亮之中,颜色还要淡雅” (《梅兰芳文集》第50页)。 戏曲舞台上有不少扮相的用色是受了小说描写的影响,但这些扮相能够长期流传,也同它比较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分不开的。 如关羽,在北曲杂剧中原是勾红脸、穿红袍的,到了明代的弋阳腔中才改为红脸、绿袍。 这是受《3国演义》的影响。 这个改变很有意义。 红脸红袍的处理给人以火爆的感觉,适合于孟良1类人物;改为红脸绿袍,才有助于表现关羽能文能武、亦智亦勇的性格特点。 (5)表现舞台整体效果的美。 我们常见舞台上演出兀帅升帐的场面时,1群大将穿着不同色彩的靠。 如要11追究为何甲穿红、乙穿绿、丙穿白、丁穿黑,不1定都能找到某种特殊根据。 实际上,这也是要通过靠的不同颜色,使舞台色彩丰富,观众看得“亮眼”,也能为元帅升帐制造1定的气氛。 早期的戏曲不是这样的,往往1台大将都穿相同的服装。 如明代演北曲杂剧《虎牢关3战吕布》,上场2十员将官,不但服装相同,连戴的髯口、带的武器也都1样。 这种手法到了后来的戏曲演出中,就只用于士兵、衙役、校尉、宫女了。 这是表现舞台整体色彩效果的两种基本手法:前者是通过强调特点美来表现,后者是通过强调整齐美来表现。 这两种手法,往往交替使用,并以整齐美来衬托特点美。 如演《两将军》,张飞1身黑,马超1身白,这是特点美;而双方的士兵们则各自用了整齐美,以使两员主将更显突出。 当然,所谓特点美与整齐美,都是相比较而说的。 如士兵们的服装,就它们本身来说,其色彩与样式是1种整齐美,但当它同龙套、宫女们的整齐美相比时,又各自显出它的特点美来。 花纹在戏曲服装中不仅仅是1种美饰,也有1定的象征意义。 如戏曲服装中的装饰主题之1的“蟒”,就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 在实际生活中,蟒是无角无爪的蛇样的动物,但在明代服饰中的蟒纹,已是有角有爪、已类龙形了,与龙相比只少1爪。 在封建时代,戏装中不允许用龙,故以蟒代替。 现在则是龙、蟒并用。 另1个装饰主题是凤。 由于古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故在戏装中凤与龙(蟒)相结合,同为统治权少/的象征;后妃服饰多用凤。 但风不像龙那么神圣不可侵犯,民间也用得很广。 它同太阳、牡丹等相结合,可以象征光明、和平、幸福和爱情,所以戏曲从头饰到服饰,对凤纹用得不少。 武将的开氅、褶子多用虎、狮等兽纹,是象征角色的勇猛。 文生的褶子用梅、兰、竹、菊等,也常同他们的身份、气质有某种联系。 谋士则用太极图、8卦来象征其智慧或道术。 其他如蝙蝠纹、如意纹、寿字纹等则象征吉利。 1些纯装饰性的纹样1般不作主体。 在纹样的布局上,又有满、团、边、角、折枝等多种。 现在满地纹绣的服装只有蟒、靠、宫装等,褶子、帔等多在团、边、角上发展。 中年以上多用团花,青年则多用边花、角花、折枝花。 纹样可以赋予服装以1定的含义,并增添其美感,但用之不当,适得其反。 所以,优秀演员不但对服装的样式和色彩的选择是严格的,在用不用花纹和如何用花纹上也十分讲究。 有些角色应当穿素的,就决不搞花绣。 盖叫天的《粉墨春秋》上有个例子:旧时有个剧场老板嫌武松穿1身黑,不漂亮,要垫本钱给武松“换1身蛋青的绸面上绣狮子滚绣球的褶子和裤衣“,结果遭到盖叫天的拒绝。 如果武松穿了这类花褶子,岂不成了西门庆。 梅兰芳演《金山寺》的白娘子,曾经用过3套不同花纹的白色衣裤战裙:1套是满绣黑线连环古钱纹,1套是绣大8团花,1套是绣3蓝小折枝花。 经过演出实践加以比较,他认为“古钱纹的1套,显得黑压压地罩住子全身,把白色的光彩都有些冲淡了,并且钱纹也呆板,没有什么仙气。 大8团的1套,有点老气横秋,倒有些伍子胥、薛仁贵穿的白箭衣的味道“,还是绣的“3蓝小折枝花的样子最好“。 梅兰芳由此得出1个结论:“花纹的结构在1定条件下,有时还能变更质地颜色的效果。 “(《梅兰芳谈舞台美术》)这是很对的。 另外,服装的质料,也能影响舞台的色彩效果。 各种丝织品和棉织品,由于有明暗不同的质感,可以丰富舞台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衬托,使华丽与纯朴都能得到加强。 所以不能轻视棉织品的运用。 过去昆曲就比较严格,该穿布的决 *** 绸、穿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