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水袖的练习方法有哪些?古代太监和尼姑手里拿的拂尘是什么意思?

戏曲水袖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1、戏曲水袖的练习方法有哪些?

指、腕、肘、肩4者的协调和统1,就是舞好水袖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协调好“3节”、“6合”的关键所在。所谓“3节”以手臂来说,手是稍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稍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人体来说,头是稍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水袖的运动规律是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3节”不仅是水袖舞起后外部动作运动的程序,重要的是完成每1个水袖表演动作时内部力量的必经渠道。“6合”分“内3合”与“外3合”。“外3合”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3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 从外部动作讲,首先要求头(上)、腰(中)、脚(下)的相互对称与力量的均衡;其次是胯、膝、脚的统1与配合;然后是肩、肘、腕的追与随。所谓追、随是分清动作的主次关系,各部位所用的力量的强弱、活动幅度的大小等。肩、肘、腕与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是微妙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这都是自身内部协调与统1的关系,演员自身必须做到松弛、协调,内紧外松,挺拔含蓄,刚劲而柔韧;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舞动起来才能处理好水袖在运动中的“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的外部动作与身体内在节奏层次、对比关系。水袖技术的用力方法从训练的全过程来看,遵循的是从动律、动作、短句到组合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1)动律:水袖的用力大多是“反衬劲”。即依循“1切从反面做起”的韵律。其特点表现为:欲左先右、欲前先后,逢开必合、欲上先下。“反衬劲”在古典舞身韵中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之美。“这种相反相成的逆向劲势,可以产生人体动作的千变万化,给观众1种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唐满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反衬劲”的动律用于水袖的修长来延伸艺术形体的点与线之间的动、静关系。更重要的是,水袖技术的用力方法关键就在于1个“反衬”的“劲”。 (2)动作:即我们常说的“字”。所谓“字”就是单1的动作或技巧。“字”可以发展、变化;可以放大了做、朝不同方位做、交织组合做;但无论怎样千变万化,其规律是“万变不离其宗”收拢回来还是单1的技法,即作为母体的“字”。 以上是最基础最具体的方法,是初级阶段的基本用力方法。每个字的训练都单手做,再双手做,然后才双手交叉进行。 水袖的基本动作有: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10种。 水袖靠着这些众多的基本功的相互搭靠,可以组合出表现丰富情感的多种手法,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并且在舞台上有着很多功能: 1 扇子的功能:用水袖在脸前来去。 2 行礼:在躬身行礼的时候,1只手横着扯起另外1只水袖,表示很有礼貌并且很恭敬。 3 哀痛、害羞:用1只手扯起另1只水袖遮着脸。 4 拭泪:用水袖轻轻的虚拭。 5 拂尘: 用水袖轻轻的在衣服上掸拂。 6 握手相拥:双方把水袖轻轻的扬起来,互相的搭在1起。 7 示意:演员在舞台上到了要演唱的时候,示意乐队时,运用水袖。

古代太监和尼姑手里拿的拂尘是什么意思?



2、古代太监和尼姑手里拿的拂尘是什么意思?

拂尘又称拂子、麈尾。乃将兽毛(马尾等)、麻等扎成1束,再加1长柄,用以拂除蚊虫,所以称为拂子。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蝇甩儿]<方言>拂尘。”再查[拂尘]条,解释:“掸尘土和驱除蚊蝇的用具,柄端扎马尾。”《戏曲曲艺词典》称拂尘为“云帚”,也叫“蝇尘”。 对拂尘这个的词解释以出处具体的说有4点: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3难苏学士》:“(荆公﹞亲手于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3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于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27:“﹝兰先生 ﹞手里1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3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1。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2·卤簿 2》:“皇帝卤簿拂尘, 朱氂为之,长2尺,结于木柄,柄长2尺1寸2分,围1寸5分7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2寸5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3寸3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1:“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杜甫 《从事行赠严2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乔吉 《金钱记》第1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1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4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看酒,为你姐姐拂尘。” 拂尘的用法如下: 本为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1种拂子,在戏剧中为隐士、僧道.神仙、妖怪使用。 经典中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拂尘也是道派的1种有名的武器 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1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1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8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至于为什么太监和尼姑用拂尘,原因应该如下: 拂尘者,扫除世间尘埃之物,清净尘缘,意在清心寡欲,功利如浮云。 尼姑用这个是1种警示,提示自己不要被尘世染污! 太监主要掌管皇宫各种杂务,包括了清扫皇宫,皇帝及妃子的起居饮食等等,手拿拂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硕大的皇宫中及时清扫。也有说以示太监去势如无根之人。

梅派、戏曲的特点



3、梅派、戏曲的特点

梅兰芳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梅派”艺术,其特点是从没有特点中来体现的。他所创造的“梅派”道路,也和其他流派创造者1样,先是走承师之道,而后在承师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道路。就以承师来说,他从吴菱仙所学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学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后来又经过自己加工入了化境,不险不怪,如浑金璞玉而无圭角,其实骨子里处处和别人两样,另有风标特色。 先谈唱。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这只是1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宽,恰到好处。梅兰芳精通音律,5声尖团用而不混。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后,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传统)。其中打破藩篱的是“南椰子”唱腔,这是前人没有的,至于在“南梆子”中加“哭头”(《春秋配》),“南梆子”转快流水以及反4平调(如《太真外传》的“盘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创的新扳腔了。梅的唱法的革新之处,就在于揉化无痕,又都是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给予不同的处理。例如,同样是1句“哎呀儿的娘啊”,《春秋配》里的姜秋莲使高腔如绛去在霄,《御碑亭》里的孟月华则唱低腔似落花委地、摇曳纡折,盘而后出。1个是少女,1个是少妇,同样是1句“哎呀儿的娘啊”,由于身份不同、情况不同,唱法也就不同。至于在《生死恨》、《凤还巢》、《洛神》等很多梅派剧目中,梅兰芳所创造的优美动听的2黄和西皮的慢板、原板、2

6、快板及2黄的唱腔,都给旦行声腔领域以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次谈念。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例如《女起解·会审》的“苦哇”,就是明显的例子。它好象甜菜中的“拔丝山药”之类,拔的越高则越细而长,不但袅袅不断,而且显出金色的光彩。梅在《宇宙峰》金殿骂秦2世1段,能从念白中分出喜、怒、忧、思、悲、恐、惊来,不但字字珠玑,而且口、眼、身、手、面面俱到。 又谈做。梅兰芳的做工身段,如《长坂坡》的“跑箭”,《汾河湾》的“进窑”,《御碑亭》的滑步,以及《攀江兵》等,基本上都是学王瑶卿。但有个特点,梅兰芳是揉进昆曲表演的身段,令人感觉到花团锦簇,照眼皆迷。如他演《宇宙峰》,在“脱绣鞋”的蹲身做工,以及“摆摆摇”的身段,里面竟有昆曲《南柯记》中《瑶台》的身段,演《生死恨》,在从尼姑庵逃走时,有1个滑步,那臂上搭的包袱眼看落到台上,忽然他来了1个挺身突起大转身舞姿,真是翩似惊鸿,宛若游龙。这就是取自《思凡》的身段。从舞姿身段上看,《宇宙峰》和《瑶台》、《生死恨》和《思凡》,那腰肢步伐之美,略有相似,而神韵意境运用的都各有所异。梅的古装歌舞剧,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曾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有绸舞、镰舞、剑舞、盘舞、佾舞、袖舞、拂尘舞等。这些舞蹈,很多是脱胎于昆曲,如盘舞昆曲《长生殿》中的“杨妃舞盘”原有的。梅演戏的身段这所以无处不美,就是因他任何非舞蹈戏中都揉化大量的舞蹈动作。并且根据历史人物生活,合情合理的把这些舞蹈动作揉化于各种身段之中,绝不是生搬硬套。 再谈打。花衫的打法,和武旦、刀马旦不同,主要是以干净、准确、漂亮为主。梅兰芳演的《虹霓关》(头本饰东方氏)、《水斗》(《白蛇传》中1折)等武打戏,都做到了这1点。《虹霓关》中和王伯党会阵的“对枪”,是武中寓舞,走“4门关”的枪架子是1抬1式,讲究画面对称。下场的背十字枪趋步亮相,以及《水斗》的开打,都是从婀娜旖旎之中显示出矫健,绝不是以勇猛取胜,他还能把昆曲中的舞蹈揉合在武打之中,如梅兰芳演的《抗金兵》,就和1般的刀马旦不同。从前单演《战金兵》曾有女《挑滑车》的说法,因为剧中人梁红玉唱的也是[粉蝶儿]、[石榴光]等整套牌曲。梅在《抗金兵》中“起霸”、“水战”等到场面的舞、打身段、更能熔昆、京、舞、武于1炉,梅的武打戏,虽以“率”、“美”为主,但是他掌握分寸,因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身份、地位不同而不同的。他从茹莱卿练武工,曾打下较好的根据底,因而在《花木兰》中加上了“走边”唱[新水令]的舞蹈,在开打上并吸取了武小生的打法。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女扮男装,和梁红玉等虽然不同,但毕竟是1个女子,所以他的开打是把武小生的“勇猛”化为“英勇”。所以说,梅派的武打是以舞、武结合,是在“王派”(王瑶卿是把花衫、刀马、武旦的打法揉合而创造的)的基础上,又发展为舞多武少的打法。

云帚是拂尘吗



4、云帚是拂尘吗

我特意查了1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蝇甩儿]<方>拂尘。”再查[拂尘]条,解释:“掸尘土和驱除蚊蝇的用具,柄端扎马尾。”《戏曲曲艺词典》称拂尘为“云帚”,也叫“蝇尘”。本为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1种拂子,在戏剧中为隐士、僧道.神仙、妖怪使用。有时太监、丫环掸扫物件,也用此物。

唱戏的拿拂尘歇后语是啥意思?



5、唱戏的拿拂尘歇后语是啥意思?

唱戏的拿拂尘 ———— 不是凡人! 戏曲演出中,凡是扮演佛家子弟或者是神仙圣人手里都拿1件代表仙家的道具——拂尘,表示这个人物不是1般的肉眼凡胎。这句歇后语是形容1个人能力很强,超出了1般人的做事的能力,往往大家都会赞他:不是凡人! 转自某网友。

1幅有珊瑚、书画、毛笔、如意、拂尘等代表什么



6、1幅有珊瑚、书画、毛笔、如意、拂尘等代表什么

德风堂 珊瑚:历代帝王的王宫里都有用珊瑚雕刻的各种装饰品。武帝把珊瑚玉树盆景供奉在神堂之中。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献珊瑚树,也称烽火树。明末严嵩的家产中,有珊瑚树6十多株:清代和坤家产的清册中,有珊瑚树十棵,高达3尺8寸。还有珊瑚数珠3百7十3盘、珊瑚帽顶2百3十6个之多。可见古来富豪之家,多收藏有珊瑚树作为陈设装饰。这是1种财富的象征。北京故宫中有用红珊瑚刻成的各种装饰品.极富观赏价值。皇宫中的饰物.如步摇、钮子、戒指、手镯、斋戒牌、耳饰、如意、红珊瑚金碗、盆景以及数珠手串等.有的用珊瑚制成,有的镶嵌珊瑚。其中的珊瑚手镯,是把1段段弧形的珊瑚.精确地榫接起来,再用彩蜡填补,经琢磨、抛光而成。珊瑚如意则是用较大枝干的珊瑚原材料来雕琢。清道光十5年十1月圆明园库存物品中珊瑚如意。 书画: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在客厅墙面上挂画,挂画的选择有利于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驱散疲劳,患有财运亨通的预兆等,还可为客厅的墙面增添生机和活泼感,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之效。山水画融合自然之景色,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秀雅风光等结合起来,悬挂在客厅定能收到相辅相成之效,同时还寓意财源滚滚等吉祥含意,为空白的墙面增添别具的风韵和情感,定能收到相辅相成之效。 毛笔:君子之风 如意:如意象征吉祥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使用如意的帝王贵族、高僧名士、才子佳人等上流阶层不断将这些深厚意蕴附加到如意之上,并日见系统化与固定化,使如意精神性越来越强,实用性越发可有可无。到了唐代,如意的发展到了转折点,“如意”与“爪杖”开始初步分离。作为吉祥的象征,人人都渴望得到1柄称心的如意。但在封建帝王时期,1柄精美的如意不但造价昂贵,而且只能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家中的尤物,平民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光,欣逢盛世、国运昌盛、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生活悠闲。平民家中摆设1个既是有工艺装饰功能,又具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背景所孕育的吉祥物品的时刻已经到来,如意作为高档馈赠礼品又适逢佳期,愿礼品如意进入您家,愿吉祥如意给您好运。 拂尘:道教是我国历史悠久,土生土长的宗教.门派也不少.尤其是图画,戏曲,艺术中,无论什么门派,掌门人都手持1拂尘,从古至今都遵从这1形象,久而久之在人的头脑中形成1个固定的概念:手持拂尘,非仙即神.拂尘是权威的象征,是有较深道行身份的象征,很有神秘感和权威感.拂尘是法器也是武器,是高级道行人的行政等级的身份证,也是道教高级职称的证明. 传说中的仙人为何大都持“拂尘”?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8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简单的说,仙人中拿拂尘的有两种,1种是由道修仙的,沿习之前的习惯拿拂尘,第2种就是为了让凡人看着有1种敬畏与崇拜感。 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1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1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