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特征的程式化概念?如何定义话剧、戏剧、戏曲三者的概念?

戏曲表演特征的程式化概念?



1、戏曲表演特征的程式化概念?

表演程式:是戏曲运用音乐舞蹈等手段表现生活的1种独特的表演技术格式。

1、唱做念打: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法。即歌唱、表演、念白和武功,俗称“4功”。

2、4功5法:“4功”即唱做念打;“5法”即手、眼、身、发、步。

3、科介:戏曲表演术语。剧本中对动作、表情、效果等所作的舞台提示,都属于科介。

4、搭架子:指后台人员与前台表演相呼应的答话和制造的声音效果。

5、打背供:戏曲表演手法。亦称“打背工”、“打背躬”。打背供1般是以衣袖或手掌从侧面遮住脸部,以示不与同台的其他角色交流,只是面向观众进行表述。打背供的作用近似于旁白。打背供有背供唱、背供白等不同形式。

6、趟马:戏曲舞台上表现策马疾行的表演身段。

7、走边:戏曲舞台上表现轻装潜行的表演身段。是武生演员的基本功。

8、档子:京戏武打的表演程式。

9、打出手:戏曲武打的特技。又称“踢出手”、“出手”、“过家伙”。以1个角色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的人称“下把”。1

0、龙套: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士兵、夫役及群众。龙套总是以整体形态出现,1般以4人为1堂。脚色行当:戏曲脚色从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中,按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不同类型,称为脚(角)色。

1、生:1般指净丑之外的男脚色。担任男主人公。繁衍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分支。

2、旦:是女脚色的统称。担任女主人公。繁衍出正旦、老旦、小旦、贴旦、花旦、武旦、彩旦等分支。

3、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勾勒脸谱为特征。净脚分化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以做工为主的“2花脸”、以武功为主的“武花脸”,以及“油花脸”等分支。

4、丑:是喜剧脚色。面部化妆以白粉在鼻眼间勾画脸谱。俗称小花脸、3花脸。丑脚分化为文丑、武丑。武丑俗称“开口跳”。文丑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茶衣丑、老丑等。

5、杂:扮演群众角色。

6、外:意思是“生之外又1生”,扮演正生之外的次要角色。

7、贴:即“贴旦”。意思是“旦之外又贴1旦”,为旦行的副脚。

8、参军、苍鹘:唐代滑稽表演“参军戏”的两个脚色。参军是被讽刺者,苍鹘是讽刺参军者。

9、5花爨(cuan)弄:宋杂剧、金院本的5种脚色。其名目是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1

0、江湖十2脚色:昆剧的十2脚色家门。1

1、反串:演员扮演与本人所属行当的表演特点距离较远的戏剧人物,俗称“反串”。1

2、文武昆乱不挡:文戏、武戏、昆戏、乱弹都能演,即被称赞为“文武昆乱不挡”。戏曲基本功

1、毯子功:指翻、腾、跌、扑等各项技艺。

2、把子功:指刀枪剑戟等长短兵器。

3、翎子功:即舞弄翎子的功夫技巧。小生运用的最多。

4、甩发功:生、净、丑各行脚色头上都要扎1绺长发,叫“甩发”,也叫“梢子”演员表现情绪激动时,往往要舞动甩发,这种技术称“甩发功”。

5、髯口功:戏曲称人物所戴的假胡须为“髯口”。耍髯口的功夫和技巧。称“髯口功”。

6、水袖功:传统戏曲服装的蟒袍、褶子、帔的袖口上多缝有1段白绸子,称“水袖”。舞弄水袖的功夫称“水袖功”。

7、扇子功 :戏曲各行脚色在表演是往往手持扇子,舞弄扇子的功夫和技巧称“扇子功”。

8、手绢功:有些剧种如吉剧、2人转、花灯、彩调等,舞弄手绢有各种高难技巧,称“手绢功”。

9、跷功:是清乾隆年间梆子旦脚魏长生发明的。在脚下绑1种特制的木跷,以表现古代缠足的女子的各种体态。1

0、特技:戏曲表演的特殊技巧。如变脸、喷火、摘花、藏刀、顶灯等。

如何定义话剧、戏剧、戏曲3者的概念?



2、如何定义话剧、戏剧、戏曲3者的概念?

话剧,戏曲属于戏剧的1类,话剧和戏剧是国际性的,戏曲是中国的。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1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1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1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1般都是话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1种综合艺术。 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2:1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3字同源,可能是对1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1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4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4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戏曲(中国传统戏剧)1般指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百6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民间戏曲的概念和作用



3、民间戏曲的概念和作用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    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中国5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秦腔等5十多个剧种。 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8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9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1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5)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1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4折的限制,也不受1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1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1个故事,并且有1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1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1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3百年来,1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

戏曲的概念



4、戏曲的概念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3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1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3百6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6大戏曲种类基本概念



5、6大戏曲种类基本概念

中国6大戏曲剧种: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腔调以西皮、2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3鼎甲"榜首"。 越剧,中国第2大剧种 ,有第2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4大优秀剧种之1。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1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1,位列中国5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2大剧种。 豫剧,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中国第1大地方剧种。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1,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戏曲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6、戏曲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戏曲旅游是指以戏曲文化为主题,将观赏戏曲演出、参观相关文化遗址、体验戏曲文化活动等融合在1起的旅游形式。其特点如下: 1. 以戏曲文化为主题:戏曲旅游以戏曲文化为核心,体现了文化旅游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融合多元化的旅游元素:戏曲旅游不仅包括观赏戏曲演出,还包括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体验戏曲文化活动等多种旅游元素,使游客能够全面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3. 体验性强:戏曲旅游注重体验,游客可以参与到戏曲演出中去,与演员互动,了解戏曲表演技巧,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地域性强:戏曲旅游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戏曲文化各具特色,游客可以通过戏曲旅游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5. 促进文化交流:戏曲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增进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