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有什么?蕉岭过元宵节的习俗
1、客家民俗有什么?
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她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吸收了畲、瑶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1页。 赣南客家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民俗活动1年4季均有举行。而它又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著名的有元宵盛会走故事、游大龙、客家娶亲、春节、祭龙舟、客家民歌。 元宵盛会走古事 元宵盛会“走古事”,流行于连城的罗坊、北团的溪尾、下江坊、城郊隔川等地。尤以罗坊蔚为壮观。 “走古事”,出7棚(棚者,为扮演古事的1个轿台),挑选体壮胆大的十岁男童两人,按戏曲装扮,化妆脸谱,身着戏袍。据传,昔日常闹旱、涝,当地清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传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元宵民间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至今。 姑田-游大龙 “游大龙”是起于明朝1种深受客家人喜爱的民俗活动。按当地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5日,定为大龙出游的日子。这天,当地客家人以村为单位,进行舞龙活动。每年“游大龙”者都由同1姓氏家族人联袂进行,1年1姓氏轮流 举办。被选中“游大龙”的姓氏家族,先抽签决定由谁家来制作龙头,抽到户是荣耀的象征,这家人必须制作出高2米,长7米,直径80公分的龙头,龙口大张,含1直径70公分的大红龙珠,以显示大龙吞云吐雾、威震山河气势。其余同族每家至少须制作1节竹编纸糊龙身,龙身1般高2.4米,长4米,游龙则是由1节节龙身相结组成,姓氏大,龙则长,姓氏小,龙则相对短。 客家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出门站在画有8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时兄弟用1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在1福命妇手捧盛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园盘)的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入门时,新娘跨鸡而过,称“拦门鸡”。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深夜闹洞房,酣乐为止。 客家人过年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2十4开始,到正月十5,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1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最讲究的1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1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2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1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1餐1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1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正月初1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1盘。这1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 。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1盘。这1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意粉皮、米糖、花生,这是1定要吃的,表示新的1年有“吃路”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2,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1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1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1起带上香烛爆竹、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便开始1家1家拜年,1边说着祝福的话,1边喝着滚烫的酒。这1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1起赶回娘家。正月初3,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端午-祭龙舟 有山有就客,有水必有“龙”。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大山孕育出赣江,赣江承载着客家的厚重历史。演绎客家人尊崇“龙”文化的独特民俗风情之1是“祭龙舟”。 祭龙舟”是竞龙舟的很重要仪式仪程主要有:请龙王、祭龙首、装龙舟、举龙身、舟下水、安龙头、装船舵、游江、热身、比赛等。“祭龙舟”仪式1般在江边或龙王庙前进行。这时家家户户大人、小孩穿着新衣,带着“3牲”和粽子来到现场,拜龙王、摸龙须、沾龙气。祭典隆重、庄严、热闹。锣鼓声,鞭炮声,唱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场面壮观,声势撼人。龙舟游江所到之处都有乡亲摆祭品、放鞭炮、行大礼,以示恭迎和崇敬。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1支。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简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之态,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这些都颇和客家山歌的产生有点关系。
2、蕉岭过元宵节的习俗
。
3、什么是细哥
“细妹”廖小娴自小就钟爱文艺表演, 2006年报考山歌班,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歌唱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与“细哥”陈晨光在2010年的山歌新秀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金奖。2012年3月,小娴前往中央戏曲学院进修1年,开始接触到其它剧种,这让她对山歌有了不1样的领悟,有了将传统客家山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合的想法。这次参加“星光大道”,她和搭档便大胆尝试改编,为充分突出组合不1样的特色,除了唱通俗歌曲,在“家乡美”的环节,在客家山歌中,融入通俗音乐元素,让客家山歌呈现新的生命力。 对于搭档陈晨光,小娴觉得两人多年的同学,合作很愉快与默契,不少演出道具等准备他都是很认真细致的做足功夫。阳光帅气的细哥陈晨光从小就能歌善舞,家里人对他萌发学山歌的想法很是支持。提前短期培训了1周他就参加考试,进入山歌班后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身体的柔韧性。为了克服困难,让自己的基础功变得扎实,常常都是逼着自己反复练习基础动作。 细细哥成长的经历编辑 从小就热爱唱歌 90后“细哥”出生于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受爸爸陈宇明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唱歌。陈宇明曾当过货车司机、的士司机,也从事过煤矿工作。他下班1回到家就唱歌,用音乐冲刷全身的疲惫。从小,陈晨光就耳濡目染,也开始学唱歌。后来,家里添置了1台家庭音响,这台音响成为了他们父子俩的好朋友,两人经常对唱,从儿歌、红歌,再到当时盛行的粤语歌曲,这也是他们1家饭后的保留节目,特别是陈晨光上小学以后,老师1有教新歌,陈晨光就急于唱给家人听。妈妈陈兰清最开心的就是当1名观众,负责鼓掌,有时连碗都顾不上洗。还有1件让陈晨光最上心的事,那就是守住东南卫视看音乐擂台赛。当时才9岁的他,看到1对年纪与他相仿的姐妹花安妮安娜勇闯20关,成为最后总冠军时,他就立下志向:“我要像她们1样,以后也要上电视台参加比赛![5]”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陈晨光开始努力。每次上音乐课,全班数他唱得最大声。小学3年级,学校准备举行“61”儿童节文娱活动,需要挑选几个同学上台唱歌。这时,班主任兼音乐老师肖琴看中他这个唱歌特卖命的的小男生。“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唱的是《跨世界的金鼓敲起来》,那是我第1次上台唱歌。”嗓音透亮的陈晨光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印象。从此,1发不可收拾,1直到初中毕业,只要学校有文娱演出,就1定有他的份儿,甚至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文艺演出[5]。 走上艺校之路 中考成绩放榜,陈晨光的成绩考得并不太理想。这时恰好市艺术学校准备招生,父亲和从事文艺表演的姑丈徐美雄商量:既然他那么热爱歌舞,就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去试试。拥有这样1个机会,陈晨光如获至宝。 凭着多年的“舞台经验”和清亮高亢的嗓音,他顺利通过初试。在接下来1周的封闭训练中,他心里充满憧憬和兴奋,勤奋练习 。“我并没有想太多,只知道自己喜欢唱歌,知道那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1周后,他顺利通过复试,开始了4年的学艺路。不过,当时16岁的他,已错过最好的形体训练期,全身的骨骼硬邦邦的,学起毯子功来非常吃力。第1学期,他的成绩较落后 。“我1直谨记老师说的1句话,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他相信天道酬勤。每天练功很苦很累,但陈晨光咬紧牙1点1滴地积累,白天练,晚上练。每次回蕉岭老家,父母见他身上青1块紫1块的,整个人又黑又瘦,满脸倦容,心疼地劝他干脆不要读了。但他坚定地说,既然去了,就应该坚持下去,而且还要做到最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仅半年时间,他在班上各科成绩从较落后“蹿”到前几名,年年获“3好学生”称号、拿奖学金,还被挑选为大型民系歌舞《客家意象》的男1号。[5] 艺术之路越走越远 2010年,陈晨光凭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安排到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成为1名演员。几年来,他饰演过《红婚纱》等大型山歌剧主要角色,曾获省第5届演艺大赛表演奖、梅州市山歌新秀金奖,成为我市文艺界的1颗璀璨新星。但他并不满足现有成绩,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陈宇明向记者透露,晨光毕业后,坚持用自己的工资请声乐老师每周授课,2013年上半年计划插班梅城1所中学的高3音乐班,冲刺高考,希望能考上中央戏剧学院或北京电影学院。后来,因参加《星光大道》,这事被暂时搁置了。[5] “学无止境,艺术更是。趁还年轻,希望能不断充实自己,开拓视野。”陈晨光平静说道。陈宇明则表示,儿子有今日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也要感谢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希望晨光日后好好回报父老乡亲!” 满意请采纳谢谢。
4、廖姓是如何来的,古代名人有多少姓廖的?
关于廖姓
1、来源有4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4年灭英、62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2姓所改。缪、颜2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2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2、迁徙分布 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蔡、平舆、汝南等县发展繁衍,因这1带西汉初属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称"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为堂号。战国时期4川1带少数民族中也有廖氏。汉代有廖氏,为巨鹿太守,其子孙有的留居当地。3国时,襄阳人廖化,任蜀汉右车骑将军,其子孙有的在4川定居;临沅人廖立,徙汶山郡,晋代有隐士廖棠,为将乐(今属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术知名的廖冲,为桂阳人。由此可见,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迁至今河北、湖北、湖南、4川、福建、广东等省。唐代,中原廖氏曾两次迁至福建:1次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1次是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发展成为大族,分布于宁华、顺昌、建宁、邵武、上杭、永定等许多地方,同时又有许多人徙居广东,分为大埔、梅州、兴宁、蕉岭、5华等支派。从清初开始,闽粤廖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还有1些人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3、郡望堂号【堂号】 "果烈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又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1生好学,在桂山建了1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万石堂":宋工部尚书---廖刚,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4,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5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3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另外还有:"汝南"、"中乡"堂号。【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4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1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2、巨鹿郡:秦始皇2十5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4、历史名人廖燕:清代文学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状如古木寒石。又能戏曲。著有《2十7松堂集》等。廖冲:南北朝梁国湘籍儒士。廖抉: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廖刚:号高峰,北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崇宁5年进士,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封少师,宣和2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6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 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3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1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1位军事家。
5、请问揭东县新亨镇廖姓的来历?
关于廖姓
1、来源有4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4年灭英、62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2姓所改。缪、颜2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2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2、迁徙分布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蔡、平舆、汝南等县发展繁衍,因这1带西汉初属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称"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为堂号。战国时期4川1带少数民族中也有廖氏。汉代有廖氏,为巨鹿太守,其子孙有的留居当地。3国时,襄阳人廖化,任蜀汉右车骑将军,其子孙有的在4川定居;临沅人廖立,徙汶山郡,晋代有隐士廖棠,为将乐(今属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术知名的廖冲,为桂阳人。由此可见,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迁至今河北、湖北、湖南、4川、福建、广东等省。唐代,中原廖氏曾两次迁至福建:1次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1次是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发展成为大族,分布于宁华、顺昌、建宁、邵武、上杭、永定等许多地方,同时又有许多人徙居广东,分为大埔、梅州、兴宁、蕉岭、5华等支派。从清初开始,闽粤廖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还有1些人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历史名人廖燕:清代文学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状如古木寒石。又能戏曲。著有《2十7松堂集》等。廖冲:南北朝梁国湘籍儒士。廖抉: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廖刚:号高峰,北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崇宁5年进士,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封少师,宣和2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6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3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1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1位军事家。
6、廖姓的来源?历史上的廖氏名人?
廖姓
1、来源有4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4年灭英、62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2姓所改。缪、颜2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2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2、迁徙分布 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蔡、平舆、汝南等县发展繁衍,因这1带西汉初属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称"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为堂号。战国时期4川1带少数民族中也有廖氏。汉代有廖氏,为巨鹿太守,其子孙有的留居当地。3国时,襄阳人廖化,任蜀汉右车骑将军,其子孙有的在4川定居;临沅人廖立,徙汶山郡,晋代有隐士廖棠,为将乐(今属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术知名的廖冲,为桂阳人。由此可见,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迁至今河北、湖北、湖南、4川、福建、广东等省。唐代,中原廖氏曾两次迁至福建:1次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1次是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发展成为大族,分布于宁华、顺昌、建宁、邵武、上杭、永定等许多地方,同时又有许多人徙居广东,分为大埔、梅州、兴宁、蕉岭、5华等支派。从清初开始,闽粤廖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还有1些人移居泰国。历史名人廖燕:清代文学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状如古木寒石。又能戏曲。著有《2十7松堂集》等。廖冲:南北朝梁国湘籍儒士。廖抉: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廖刚:号高峰,北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崇宁5年进士,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封少师,宣和2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6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 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3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1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1位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