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中国各大戏曲剧种的特色是什么?

4川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1、4川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4川的戏曲剧种有川剧、4川灯戏、4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等,其中川剧最为著名。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4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4川民间灯戏5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1,它的唱腔主要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5种声腔组成的。这5种声腔和为5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组成了1种音乐形式。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行镇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汪拿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 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困带搭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2、中国各大戏曲剧种的特色是什么?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1,发源于十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2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1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1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7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4大行。 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4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评剧 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国十2年(1923),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民国2十5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红》,新闻界将评剧之称谓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间农历新正花会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1,由双人彩扮,对歌对舞,群体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奏,以歌唱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4季风光为主要内容。 越剧 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1带的“落地唱书”,至3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4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尹桂芳、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1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蟹)产(蟹)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1,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2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3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8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潮剧 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戏、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1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被称为戏曲活化石。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音。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淮剧 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是距今已在2百余年的老剧种,早在清代中叶,江苏盐阜(盐城和阜宁)、清淮宝(淮安和宝应)1带流行着1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1人单唱或2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1种舞台语言。淮剧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0个韵部。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3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3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1些曲调,如1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  淮剧《1江春水向东流》 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1带,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1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 秦腔 又称乱弹,是中国戏曲曲种之1,源于西秦腔,如今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其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得名,陕西话发音尤为妙),是中国戏曲4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创造了中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乱弹)系统的母体。现在北方各地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1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3、谈谈我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征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8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4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1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1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1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3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1段戏曲改良运动。 “54”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1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54”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1些戏曲的特点。“54”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中国名剧种 地方剧种 秦腔 评剧 黄梅戏 昆曲 京剧 中国话剧 越剧 粤剧 豫剧 汉剧 川剧 芗剧 莆仙戏 梨园戏 上党梆子 蒲剧 晋剧 北路梆子 河北梆子 闽剧 高甲戏。



4、谈谈我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征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8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4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1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1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1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3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1段戏曲改良运动。 “54”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1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54”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1些戏曲的特点。“54”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中国名剧种 地方剧种 秦腔 评剧 黄梅戏 昆曲 京剧 中国话剧 越剧 粤剧 豫剧 汉剧 川剧 芗剧 莆仙戏 梨园戏 上党梆子 蒲剧 晋剧 北路梆子 河北梆子 闽剧 高甲戏。



5、戏曲艺术的3大特征是什么

戏曲艺术的3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1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厅老汇各个 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念搏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 种不同的艺术扮高升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1种变形的方 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 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1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 括、美化而形成的。扩展资料: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戏曲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曲艺术。



6、戏曲艺术的3大特征是什么

戏曲艺术的3大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综合性:中国戏曲是1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

2、虚拟性: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1种变形的方

3、程式性: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扩展资料: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3百6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戏曲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1种标准聚合在1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3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5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参考资料来源:。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