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善哉,俺敲敲木鱼是什么?cctv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
1、善哉善哉,俺敲敲木鱼是什么?
【木鱼】
可供打击而发声的东西,印度人称为Ghanta (犍槌),意为声鸣、打木等。在寺院中,犍槌用于集众、报时等。晋代法显谓,他在于阗瞿摩帝大乘寺见“3千僧共犍槌食”(《佛国记》)。“木鱼”应是1种中国化的犍槌。《隋书》和《唐律疏议》中提到的“木鱼”是1种鱼形的木质符信,作用类似于虎符。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云:“松日明金像,山风向木鱼。”可见至迟在唐代,寺院中已普遍使用木鱼了。原先的木鱼是刻木为长条形的“直鱼”,又称“长版”或“梆”,悬于库堂之侧,用于集僧、报时。《敕修百丈清规》谓:“木鱼,斋粥之时长击2通”,又谓“木鱼,报更则随更次第击之”,即指“直鱼”而言。稍后又产生1种刻木中空的“团鱼”,唐人亦称为“鱼鼓”。相传鱼昼夜常醒。作鱼形,是为警觉信众,防止昏惰。“团鱼”形制较多,用于念佛诵经时调整音节,1般为深红色或涂金,还有龙形或双鱼形的。吃斋、敲木鱼念佛的形象,民间是熟悉的。如张天翼《儿女们》:“他瞟了那边1眼,瞥见5姨太太敲着木鱼念经。”后来,僧人亦有敲木鱼报晓或化缘的。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每日交5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又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2》:“1日,有游僧乞食于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明代以后,木鱼又逐渐发展为戏曲、曲艺和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之1。(李明权)。
2、cctv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什么剧
关于梁祝的剧种太多了,不过比较出名和完整的应该是越剧。 ◇全国《梁祝》戏曲剧种目录总汇 转自《梁祝》网 △元戏文辑本:祝英台 △明传奇《同窗记》 河梁分袂、山伯赛槐荫分别、访友 △明徽池调《还魂记》 英伯相别回家 △昆曲吹腔:访友 △越调:梁山伯下山、马文才迎亲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京剧:英台抗婚、送行、逼婚、园会、祭坟 △京剧:惊聘 △定县秧歌剧:金砖记 △东北2人转:梁山伯相思、拉鞠(拉君) △秦腔:双蝴蝶、结拜、踏青、远行 △河北梆子:祭坟 △河南梆子:红罗山、梁山伯下山、祝9红出嫁 △豫剧:楼台会 △河南曲剧:梁山伯上学、梁山伯送友 △5调腔:窦2毛添箱、祝英台哭坟 △晋剧:十8里相送 △洪洞戏:梁山杯(伯)全本 △洪洞戏:梁山杯(伯)探朋 △楚剧:东楼会 △楚剧:梁山伯访友 △川剧: 柳荫记、英台骂媒、祝庄访友 △滇剧:柳荫记 △吕剧:梁山伯下山 △淮剧:园会 △江淮剧:梁山伯 △扬剧:梁山伯下山 △锡剧:十8里相送 △沪剧:蓝桥十送 △绍兴文戏:梁山伯藕池 △宁波戏(4明戏):梁山伯祝英台回文送友 △宁波滩簧:梁山伯与祝英台 △睦剧:梁母求药方 △赣剧:梁祝姻缘 △闽剧:相送 △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山伯临终 △宜黄腔:两世缘 △罗卷戏:梁山伯 △湘剧:同窗记 △4股弦:大隔帘 △落子腔:红罗山攻书、劝9红 △彩调剧:山伯临终恋英台 △琼剧:楼台会 △梨园戏:49弄 △迷糊:要嫁妆 △豫南花鼓:东楼会、西窗会、讨药引、讨砚水 △豫剧:梁祝情 ◇全国《梁祝》曲艺目录总汇 △弹词开篇: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梁山伯与祝英台、十8相送、送兄 △莲花落:英台山伯 △扬州清曲:十8相送、英台吊孝、化蝶 △淮北花鼓调:山伯访友 △山东琴书:梁祝下山 △湖南3棒鼓:山伯送友、访友 △湖北小曲:山伯访友 △4川清音、长城调:山伯送行 △锦歌:楼台会 △木鱼书:英台回乡 △道情:英台下山 △南音:牡丹记 △走书:祝9红扑墓 △木鱼书:山伯访友 △鼓词:新刻梁山伯祝英台夫妇致书还魂团圆记 △鼓词:柳荫记、还魂团圆记 △木鱼书:牡丹记 △竹板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弹词:双蝴蝶、新编金蝴蝶传 △弹词:新编东调大双蝴蝶 △宝卷:梁山伯 △鼓子曲:祝英台上学、山伯访友、英台拜墓 △粤曲:梁山伯 △琴书:梁祝姻缘 △推子:访友、送友 △3弦书:英台担水、英台辞学、英台扑墓 △河南坠子:英台下山、山伯访友 △兰州鼓子:梁祝缘 △西河大鼓:梁祝恨 △山东大鼓:梁山伯下山 △颖歌柳书:红罗山 ◇梁祝故事篇目及流传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43则 浙江(其中宁波22则,其中有畲族) △山伯琴剑英台扇等15则 江苏 △3蝶奇缘等8则 广西(其中有壮族、瑶族) △尼山姻缘来世成等6则 河南 △梁祝同化白蝴蝶等3则 福建 △飞蝶化彩虹等 4川 △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等 河北 △英台姑娘与山伯相会 贵州(其中有布依族) △3载同窗生死恋 广东 △梁祝出世 北京 △梁祝读书洞 山东 △山鸡.斑鸠.燕子.孔雀 河南 △死人嘴上为啥要盖书 湖北 △梁祝复活留人间 朝鲜 ◇梁祝歌谣及流传地 △梁祝叙事山歌 2885行 流传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 2845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义兄弟攻书传 250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柳荫记 676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英台恨 80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重整姻缘传 889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祝英台还魂团圆记后传 1865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游地府后生结夫妻 105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山伯英台游十8地狱全歌 400行 流传于全国各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 2756行 客家族民间叙事山歌 △苗岭梁祝歌 1325行 苗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 936行 壮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 500行 土家族民间叙事山歌 △英台恨 416行 瑶族民间叙事山歌 △梁祝山歌 510行 畲族传统故事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短歌 15首 流传于全国各地。
3、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
4、折纸木鱼教程
折纸木鱼教程如下:材料准备:两张正方形卡纸、胶水、1张白纸。
1、准备1张正方形的纸,左右两边都对折1下,摊开,然后沿着线把4个角都折察氏备进去。
2、3等分折1下,摊开,另1面也3等分折1下,展开就如图这样。
3、把上下两个角展开,然后把左右两边沿线折进去,上面的尖尖也折进去压好,另1边重复同样的操作折进去,压好。这样,1个小盒子就做好了。
4、按照上述步骤再做1个小1号的小盒子,可以套在大盒子里面。
5、拿出1张长条形的纸,对折再对折,增加硬度,然后来回折呀折,这样就做成1个小弹簧。
6、把小方块和弹簧用胶水黏起来,这样1个可爱的纸木鱼就完成了。木鱼简介:木鱼是1种传统的佛教乐器,也称为鱼棒、缘锤等。它通常由1对稍微不同长度的木质棒子组成,棒子上部连接在1起,下部分开。佛教僧人在持咒念佛时,通过敲击木鱼产生清脆的声音,有助于念咒和修行,也可以使心灵平静,达到安定心境的效果。在佛教中,木鱼常被视为1种辅助修行的工具,可以帮助修行者集中注意力,减少杂念干扰,加强专注力,进而达到快速净化心灵的效果。同时,木鱼也具有辟邪、祛鬼的象征意义,被视为既能够打乱鬼魔精灵的干扰和妨碍,又能激发念经的信心和力量,进而帮助修行者。根据不同的佛教宗派和传统,木鱼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例如,在中国的汉传佛教中,木鱼通常由两败毁个平滑的木质棒子组成,像汉字“日”的形状,连接在1起的部分有轿环,可用绳子穿过轿环悬挂。除了佛教修行中的用途,木鱼在民间文化中也有1定的地核或位,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民间戏曲中,演员们常常用木鱼来打节拍、掌声等。总的来说,木鱼是1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具有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
5、木鱼是指十2生肖的哪个动物啊?
木鱼是指十2生肖的兔子。在中国传绝罩统民俗文化中,木鱼是1种打击乐器,通常由两块木头拼接而成,形似鱼状,并枯闹故而得名。木鱼通常用于佛教仪式、音乐和戏曲表演等场合,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和集体聚会等场合。兔子是十2生肖中的1种,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中,具有快速敏捷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通常被视为纯洁、敏捷、温柔和可爱的象征。木鱼和败碰兔子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因为木鱼的声音类似于兔子的叫声,而且木鱼的制作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兔子皮毛等材料。因此,将木鱼和兔子联系在1起,可以看作是1种文化上的象征和隐喻。
6、你知道浙江省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越剧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1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婺剧
婺剧是浙江省主要剧种,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谈历和杭州的建德、淳安、桐庐及赣东北1带,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定名为婺剧。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省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1带。明嘉靖年间,余姚腔、弋阳腔盛行,绍兴1带出现了“调腔”。初为海外侨胞唱道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1人兼唱多行脚色,并以大锣、大鼓、铙钹伴奏。搬上舞台后,称绍兴高调班。明末清初,昆腔盛行,继而乱弹传入,高调班纷纷兼唱昆腔和乱弹,形成3全班。至乾隆年间,盛极1时,多以“群玉”2字作班名。到了咸丰、同治年间,高腔和昆腔逐渐失去观众,特别在农村,乱弹备受欢迎,于是艺人改唱乱弹为主,称绍兴乱弹班。
瓯剧
瓯剧,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1带的古老剧种,它以“书面温话”作为舞台语言,原称“温州乱弹”,因温州地处瓯江下游,古称“东瓯”,1959年定名为瓯剧。
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1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1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含孝搜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1定价值。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1个地方剧种,约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34百年的历史。它的唱腔,属天调腔的1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1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1字帮等多种形式。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1,是浙江8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1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杭剧
杭剧,又名武林班,杭州地方戏曲剧种,源于宣卷(宣讲宝卷的简称)。宣卷始于元明时,流行于江浙地区,宣唱的曲调称宣卷调,无乐器伴奏,仅以木鱼击拍,1人独唱,众人合唱1句尾声“南无阿弥陀佛”,内容多劝人为善。由于曲调、词句通俗,易被群众接受,至清末民初已成为杭州织绸工人自我娱乐的1种说唱形式,并逐渐在慎歼杭城内外广为流行。
甬剧
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与浙江的姚剧、湖剧1样,同属滩簧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