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为什么痴迷于中国戏曲,古筝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西方人叫它“东方钢琴”?
1、外国人为什么痴迷于中国戏曲
在你对1样东西有1定了解继而发自真心的喜欢前,你是绝对不会痴迷的。
鉴于中国的文化语言审美观道德观……在世界上还算不上主流,大部分外国人并没有深入接触过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艺术,在他们的心中和眼中的中国是陌生和充满神秘色彩的。
即便是留学生旅游观光客和各种各样出于各种不同目的来华的外国人和国外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也未必能达到和中国人心意相通的地步。
所以,外国人喜欢看中国的戏曲曲艺古彩戏法武术……恐怕还是新鲜和好奇的成分更大。这和他们看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我们看非洲土著舞蹈,心里的感觉应该差别不会很大。痴迷的当然也有,有清唱的有彩唱的,甚至有位日本人已经到了能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北京京剧院从事专业表演的水平。但极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外国人这1整个群体。外国人对中国人称自己痴迷京剧,大概是礼节性的表示,就像1个意大利人问我们喜不喜欢歌剧,我们出于礼貌,哪怕根本不喜欢也不会断然否认,而是会含糊的说歌剧非常有价值最能代表意大利。
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离西方的歌剧舞剧芭蕾……在全世界和中国的普及程度差太多了。什么时候外国的专业戏曲院校能和中国的专业西洋声乐舞蹈院校同等规模和数量时,或来华的留学生学习戏曲的人数激增时,才能说外国人对中国戏曲是痴迷的。
2、古筝是1种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西方人叫它“东方钢琴”?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1弦1音,按5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3根,后增至十6根、十8弦、2十1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十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3、在中国戏曲里虎跳为什么不叫侧手翻??
在戏曲界,技巧动作都叫传统的名字,在体操界,才叫国外的名字,因为体操运动是进口的运动项目呀,所以尊顺别人的叫法。至于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去深究,毫无意义。取名字都是主观因素决定的,发明虎跳的人可能认为这个动作很有气势,很来劲,所以要取1个威武1点的名字,就叫虎跳了。外国人只看到了动作的过程,是侧着身子手着地翻了个身,于是就叫侧手翻了。其他动作的名字也应该是这么来的。我们中国人想象力丰富,所以取名字很形象,外国人死脑筋,只会直观的取名字。
4、外国人为什么痴迷于中国戏曲
在你对1样东西有1定了解继而发自真心的喜欢前,你是绝对不会痴迷的。
鉴于中国的文化语言审美观道德观……在世界上还算不上主流,大部分外国人并没有深入接触过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艺术,在他们的心中和眼中的中国是陌生和充满神秘色彩的。
即便是留学生旅游观光客和各种各样出于各种不同目的来华的外国人和国外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也未必能达到和中国人心意相通的地步。
所以,外国人喜欢看中国的戏曲曲艺古彩戏法武术……恐怕还是新鲜和好奇的成分更大。这和他们看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我们看非洲土著舞蹈,心里的感觉应该差别不会很大。痴迷的当然也有,有清唱的有彩唱的,甚至有位日本人已经到了能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北京京剧院从事专业表演的水平。但极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外国人这1整个群体。外国人对中国人称自己痴迷京剧,大概是礼节性的表示,就像1个意大利人问我们喜不喜欢歌剧,我们出于礼貌,哪怕根本不喜欢也不会断然否认,而是会含糊的说歌剧非常有价值最能代表意大利。
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离西方的歌剧舞剧芭蕾……在全世界和中国的普及程度差太多了。什么时候外国的专业戏曲院校能和中国的专业西洋声乐舞蹈院校同等规模和数量时,或来华的留学生学习戏曲的人数激增时,才能说外国人对中国戏曲是痴迷的。
5、为什么外国人多不喜欢戏曲,却喜欢功夫
因为中国人也多是喜欢功夫,而不是戏曲。
功夫就是拳脚上的,外行都能评价俩下。
戏曲是看不懂就真的啥都不懂,别说什么国粹,就说我这边的湖南花鼓戏,很多湖南人也看不懂,听都听不懂在说什么。
6、河南戏曲叫什么?
是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5大戏曲剧种之1 、中国第1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曲剧是1种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河南曲子戏、高台曲。起源于河南南阳,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越调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1。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4弦,后来1般用坠胡。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3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1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1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1人打简板,1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7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 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道情是中国曲艺品种的1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9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太康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4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