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的民间艺术“桂剧”,广西是什么剧

刚柔并济的民间艺术“桂剧”


1、刚柔并济的民间艺术“桂剧”


桂剧是在清代的嘉庆年间,湖南的祁剧流传到广西桂林之后,经过1段时间的语言变化才演变成如今的桂剧。桂剧在历史上大概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也称为了中国十大戏曲剧种当中的1种。那么,大家对于桂剧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1起从 城市文化 的角度1起来学习了解1下吧!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1,原称“桂林戏”、“桂班戏”,属皮黄戏系统。它主要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1带“官话”地区,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由于它的历史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系统的剧种相似。桂剧融合并吸收昆山腔、弋阳腔和乱弹等几种戏曲声腔,形成了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



2、广西是什么剧


广西有桂剧、彩调、壮剧。



1、桂剧: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桂剧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明末清初广西已有昆腔,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5种声腔艺术的桂剧。



2、彩调: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起源桂北,分布甚广。各地名称不1: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区称“调子戏”、“采茶”、“哪嗬嗨”,左、右江的宁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嗬嗨戏”,平乐、荔浦等地叫“山花灯”、“彩灯”、“采茶戏”,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最为普遍。1955年,才统1定名为“彩调剧”。



3、壮剧,是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族戏曲剧种。壮剧在清。



3、广西有名的戏曲剧种有哪些?相关资料有哪些?


壮剧 \x0d\x0a\x0d\x0a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x0d\x0a\x0d\x0a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x0d\x0a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剧产生了广西的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又称壮师剧)以及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分支。其中广西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北部方言的地区,以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为伴奏乐器,唱。



4、壮剧是壮族人特有的戏剧,主要有哪些剧目呢?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1带。壮剧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汉族民间艺术和戏曲的影响。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壮剧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壮剧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