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曲是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白剧的历史由来
1、大本曲是哪个民族的曲艺形式
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云龙、宾川等地的白族曲艺形式———大本曲,历史悠久,1说源于唐代,另1说源于明代。田边地角,街头巷尾,茶座戏园,皆可表演。除少数专业艺人外,多由农民业余献艺。通常1人演唱,12人以3弦伴奏。内容多为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故事。传统曲目非常丰富,有改编自白族民间传说的《血汗衫》、《朝珠花》等,有改编自汉族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统曲目有3十6大本、7十2小本之说。唱腔分南、北流派。南派有3腔、9板、十8调,北派有3腔、9板、十3腔。其中9板是基本唱腔,十8调与十3腔是辅助唱腔。两派基本唱腔旋律接近,但南腔较细腻,北腔较粗犷。音乐结构是联曲体,多种不同曲牌(即大本曲的各种板调)表现不同情感。演唱者根。
2、白剧的历史由来
白剧的历史由来:
1949年后,以吹吹腔为基础,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的曲调,得到进1步丰富提高,改称“白剧”。
196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原大理市吹吹腔剧团的基础上抽调大理州歌舞团部分演员、演奏员组建成自治州白剧团,这是白剧历史上第1个专业剧团。建团30年来,州白剧团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移植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上演了剧(曲)目128个,近100台。特别在创作剧目上成果丰硕,有近20个剧目参加中央、省戏剧会演并获奖。1980年由杨明、陈兴、张继成创作,由州白剧团上演的白族神话传说故事剧目《望夫云》 ,代表了1代新白剧的表演风格及艺术特色。在剧本的内容中,《望夫云》既保留厂原传说中“神气化云”,反抗邪恶势力,争取。
3、滇剧的剧目有什么特色?
滇剧在云南民间广泛流行,有众多滇剧爱好者。由于他们的参与,对滇剧剧本的创作、加工,声腔和表演艺术的提高和改进起了很大的作用。
云南原住居民人数最多的白族和彝族,有本主和土主崇拜习俗,各村寨都有本主庙或土主庙,庙内均有戏台。所唱的戏曲剧目有很多是根据当地的民族故事和民族传说改编的,如《蝴蝶泉》、《望夫云》、《南慕罕公主》等。
《蝴蝶泉》来源自1个白族的美丽传说,白族姑娘在竹林里抱起了身上带箭的小鹿,1只凶恶的老鹰紧紧追来。眼看姑娘和小鹿即将被老鹰追上,白族青年催马赶到,踢开了老鹰,救下了姑娘和小鹿。
姑娘和青年为小鹿取下箭。他们发现箭上标有“王”字,原来小鹿是虞王的猎物。虞王看着自己那半死的老鹰,十分沮丧。狗腿子发现了姑娘和青年,于是,虞王的马队紧紧追赶。
4、白剧的白族简介
白族是1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各个方面都可以用歌舞表现出来。如大本曲中的小调就有放羊调、上坟调、逼情调、祭奠调、问魂调、思乡调;民间舞中有采茶舞、担水舞、醉酒舞、酒礼舞、端盘敬酒舞、献水舞等。说起白族歌舞要说到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曾列举了西汉流行的1些知名乐舞曲,其中有“文成颠歌”。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对“文成颠歌”作了注解:“文成,辽西县名,其人善歌。颠,益州颠县,其 人善作西南夷歌。”“颠”即“滇”字。西南夷是汉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通晓音律的司马相如曾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夷,他记叙的。
5、云南的戏剧有哪些?
1、滇剧: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3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2、云南花灯戏:云南花灯戏是1种民间歌舞。渊源于明代或更早1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4川、贵州个别地区。
3、昆明曲剧:昆明曲剧发源于昆明,是云南昆明市独有的戏曲戏种,它以昆明方言、扬琴说唱为基础,以朴实自然、接近生活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云南艺坛的1朵清新诱人的山茶花。
4、关索剧: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