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乐谱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古代如何识别曲谱?

中国古代乐谱是什么样子的??



1、中国古代乐谱是什么样子的??

中古音乐——乐谱中刻写的民族文化精神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乐史与其他学科史的区别,正在于它有声响,而大量的古谱就是它的依据。如同文字的发明1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前面曾说过,上古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体。因此,击重节律的鼓点便成为中国乐谱最早的使者。《礼记·投壶》载有鲁、薛两国射礼时鼓的节奏谱:1种符号绘作圆圈,1种符号绘作方框。它们无疑就是两种鼓形的象形摹画。1般来说,无论何种谱式,都应具备两种功能,1是记音高,2是记节奏。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现存历史上第1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6朝丘明(4931590)所传。实际上,它是1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1弦,左手中指按1弦7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1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4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4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6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1诗:“琵琶师在9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1纸展开非旧谱,4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规范的诸字由上、勾、尺,工、凡、

6、(合)、

5、乙等汉字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记写节奏的板(强拍)眼(弱拍)符号也发展得较完善。调号用正宫调、小工调等调名标示。宋、元以后,我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乐谱是用工尺谱式记写的。其中以器乐作品和戏曲唱腔为数最多。古谱对于音乐传播和记录信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我们不仅从乐谱记写的音调旋律中去体味传统,而且还从记写方式去考察传统。中国历代谱式中那种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于严密性的象形简笔,浸透着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之处。先秦美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魏晋佛禅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间传承习惯上“口授心传、耳提面命”的实践精神都程度不等地体现在中国古谱节奏记写“点到为止”,旋律繁简足以备忘的方式之中。

中国古代如何识别曲谱?



2、中国古代如何识别曲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 。"燕乐半字谱"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4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4年(933) 。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6载(747)。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1诗:"琵琶师在9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1纸展开非旧谱,4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规范的诸字由上、勾、尺,工、凡、

6、(合)、

5、乙等汉字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记写节奏的板(强拍)眼(弱拍)符号也发展得较完善。调号用正宫调、小工调等调名标示。宋、元以后,我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乐谱是用工尺谱式记写的。其中以器乐作品和戏曲唱腔为数最多。

戏曲乐谱的时值各用什么符号表示?



3、戏曲乐谱的时值各用什么符号表示?

文字谱 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用其他辅助手段来表示节奏的记谱法,古代即已出现。如古希腊音乐是以两组不同的文字符号分别用于声乐及器乐的记谱。仍可见到的文字谱是19世纪初出现的数字简谱和字母简谱。亚洲各国包括印度、日本及中国使用不同的文字谱。中国特有的是宫商谱、律吕谱、工尺谱及锣鼓谱。琴谱 是用文字将古琴曲的定弦法、弹奏手法和分句法等记录下来。燕乐半字谱所用的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多用于记录燕乐!故得名! 弦索谱是1种指位谱,原理与今吉他指位谱相似。至今已失传!管色谱是1种音位谱,最初可能是管乐器指法符号的演变。俗字谱即工尺谱的前身。律吕字谱使用十2律吕名记录曲调中各声音高的1种记谱法。中国曾用此记录雅乐。目前仍广泛用与日本和韩国。音位谱 根据固定的线条,以不同的位置来记录音位的高低,始见于古希腊。5线谱教程 当时在歌词上方用符号来表示音调的起伏和重音,并不表示音高,后来也用于格列高利圣咏等。这种方法到7世纪时发展为用1根线表示F音的固定音高,而用高、低于该线的符号表示不同音高的 奏法谱 用文字、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乐器演奏方法,不表示具体发出的音高。16世纪前后欧洲的古弹拨乐器如琉特、西滕、比韦拉的演奏者常用这种记谱法,具体记谱法因乐器的构造及演奏方法的不同而异。5线谱通用以后,少数乐器仍在5线谱上方另附加奏法谱以便于演奏,如吉他、班卓等。第2次世界大战前,按纽式手风琴,还曾使用十线谱的奏法谱。图像谱 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谱的方法。比较原始的有动机谱,它不表示具体的1个1个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基本旋律型或动机,例如中世纪的亚美尼亚圣咏、犹太教的圣咏等。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1些现代派作曲家不满足于通用的5线谱,往往自行发明或创造1些新的记谱法,有的是在5线谱基础上加上奏法谱或新标记,再用文字说明;有的利用图像来记谱,如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及电子音乐,均使用图像谱。方格谱 是太簇律由低到高列出十2律,在音图最右边1行注律吕字样,每格代表1个半音,自左而右每格代表1个相对等长时值单位。雅乐谱是明代记载祭祀孔子所用的音乐的曲谱形式.曲线谱是用曲折的线条来记写曲调进行的乐谱。央移谱是藏传佛教使用的曲谱,是在7条平行线上划出各种曲线组成的1种曲谱。查巴谱是1种在方格中划曲线的曲谱。锣鼓经是1种打击乐的曲谱。又叫“锣经”、“锣鼓谱”和“法器谱”等。纽姆记谱法 后来又演变发展为有量记谱法,到17世纪逐步定型为5线谱,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中国元代的余载在《9德之歌音图1》中所用的方格谱也属于这1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