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农历正月初九生日是什么星座,2015农历四月是什么属相
1、1984年农历正月初9生日是什么星座
农历1984年正月初9的星座是水瓶座 (出生日期是1月20日-2月18日,对应阳历是1984年02月10日 星期5)。水瓶座(Aquarius),日期为1月20日—2月18日,黄道星座之第十1宫,在摩羯座之东,双鱼座之西。水瓶座的人善于重新组织自己的精神生活。扩展资料水瓶座星座名人:
1、李纯李纯,水瓶座,1988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级本科班。2011年,因出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3钗》而踏入演艺圈。2013年,主演中国首部观音题材电影《不肯去观音》。
2、于谦于谦,水瓶座,1969年1月2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县冯家村,相声演员、主持人、影视演员。198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结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进修班。
2、2015农历4月是什么属相
属羊 相关解释:2015年羊年农历起止时间为:2015年02月19日~2016年02月07日,因此农历4月在此范围中,所以属羊。相关介绍:2015年共354天。21世纪第2个10年。中国春节2月19日,恰逢雨水节气,故2015年是21世纪春节最晚,有史以来春节第2晚的年份。扩展资料判断方法: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11的年份,都是羊年。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11。 例如:2003÷12=商为166,同时余数是91,那么,2003年就是羊年。中国传统羊年起算自农历年的正月初1,止于除夕,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农历年的纪年方法。生肖作为古老悠久的经典民俗文化符号,从古至今流传广大,为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剪纸、戏曲、话剧、绘画、书画、动画和民间工艺作品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15年 。
3、农历7月半是什么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农历7月十5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1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7月半。 “鬼节”,俗称“7月半”(有些地区为十3或十4)。俗传去世的祖先7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7月初接祖,7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1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1般是7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3年内死的称新亡人,3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1堆1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1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1天,无论贫富都要做1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河北省〕 南皮县7月十5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7月十5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5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5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7月十5日在门前画1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1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7月十5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5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1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4艘船,1艘放焰口,1艘载佛婆念佛,1艘烧锡箔纸锭,1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1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4川省〕 4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1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7月十5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1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1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4位老太太「走8结」,1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6个壮丁为1组:1人敲锣、1人打梆、1人提灯笼、1人沿途撒盐米、1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1片蕃薯或芋头上),1人沿途摆设1块豆腐及1饭团(置于1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1处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1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1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7月十2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5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7月十5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7月十4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1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 阳山人以7月十4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1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1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7月十2前后“接老客”,于农历7月十5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5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7月十5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7月十3到十6日间的任1天进行。 (新加坡) 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新加坡特别热闹,持续长达1个月之久,超越所有其他华人传统节日。不说别的,单单在阴历7月期间的歌台遍地开花,通常1个晚上十几场,每场观众至少1两千名。另外每晚还有多场中元宴会,1个月下来,参与中元节活动的民众少说也有67十万人次,包括办歌台、宴会、购买福物与祭品等等的开销,整个中元节的总花费估计是上亿元。 中元节已演变为“多元节” 中元节是新加坡1道奇特的风景线,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动,据说,这也是新加坡的另1个世界第1。不是说其他华人聚居地区就没有中元节活动,但是搞得如此热火朝天,遍地开花,似乎只有新加坡。 1直有人质疑中元节活动的正面意义,新加坡不是早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了吗?人们怎么还那么热衷于祭鬼活动?新加坡人是怎么让电脑与“好兄弟”(民间因避讳,把鬼称为“好兄弟”)“和平共处”的呢? 尽管中元现象几十年来1直受到批评,但是至今依然兴盛不衰,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德国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中元现象能在新加坡延续百余年,必有它的道理,不是简单1句“封建迷信”就能说得清的。联合早报在2001年8月12日有则带分析性的报道,指出中元节在新加坡实际上已演变成“多元节”。 中元节的正面作用 盂兰盆节的其他习俗 烧包:“鬼节”,俗称“7月半”(有些地区为十3或十4)。俗传去世的祖先7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7月初接祖,7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1年以上者烧老包。 [放焰口]7月十5这1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1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3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1把蓝、红、绿等颜色的3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1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1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4方,反复3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普渡拜拜]7月十5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礼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着,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钟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 孟兰盆法会:7月十5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1日,法善充满。在这1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 [抢孤]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主持人1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所以清朝下令停办。民国8十1年宜兰头城再度举办此活动,仍延袭旧制,架高近4层楼的棚子,上放置十3盏食物和纯金牌。参加的队伍以每5人1组,每队各据1根柱子,待主办者1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1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抢孤由来:因为7月普度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据说当鬼魂看到1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
4、农历7月半是什么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每年农历7月十5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1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7月半。 “鬼节”,俗称“7月半”(有些地区为十3或十4)。俗传去世的祖先7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7月初接祖,7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1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1般是7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3年内死的称新亡人,3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1堆1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1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1天,无论贫富都要做1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 河北省 〕 南皮县7月十5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7月十5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 山西省 〕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5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5色纸。 〔 河南省 〕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7月十5日在门前画1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 山东省 〕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1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 陕西省 〕 临潼县7月十5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5色纸旗,名为「田旛」。 〔 江苏省 〕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1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4艘船,1艘放焰口,1艘载佛婆念佛,1艘烧锡箔纸锭,1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1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 4川省 〕 4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1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7月十5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1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1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 浙江省 〕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4位老太太「走8结」,1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6个壮丁为1组:1人敲锣、1人打梆、1人提灯笼、1人沿途撒盐米、1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1片蕃薯或芋头上),1人沿途摆设1块豆腐及1饭团(置于1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1处祭品。 〔 江西省 〕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1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1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7月十2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5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 福建省 〕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 广东省 〕 曲江县猺族人7月十5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7月十4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1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 广西省 〕 阳山人以7月十4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 云南省 〕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1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1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7月十2前后“ 接老客 ”,于农历7月十5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 送老客 ”。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5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 湖北省 ) 麻城人每逢农历7月十5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7月十3到十6日间的任1天进行。 (新加坡) 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新加坡特别热闹,持续长达1个月之久,超越所有其他华人传统节日。不说别的,单单在阴历7月期间的歌台遍地开花,通常1个晚上十几场,每场观众至少1两千名。另外每晚还有多场中元宴会,1个月下来,参与中元节活动的民众少说也有67十万人次,包括办歌台、宴会、购买福物与祭品等等的开销,整个中元节的总花费估计是上亿元。 中元节已演变为“多元节” 中元节是新加坡1道奇特的风景线,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动,据说,这也是新加坡的另1个世界第1。不是说其他华人聚居地区就没有中元节活动,但是搞得如此热火朝天,遍地开花,似乎只有新加坡。 1直有人质疑中元节活动的正面意义,新加坡不是早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了吗?人们怎么还那么热衷于祭鬼活动?新加坡人是怎么让电脑与“好兄弟”(民间因避讳,把鬼称为“好兄弟”)“和平共处”的呢? 尽管中元现象几十年来1直受到批评,但是至今依然兴盛不衰,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德国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中元现象能在新加坡延续百余年,必有它的道理,不是简单1句“封建迷信”就能说得清的。联合早报在2001年8月12日有则带分析性的报道,指出中元节在新加坡实际上已演变成“多元节”。 中元节的正面作用 盂兰盆节的其他习俗 烧包:“鬼节”,俗称“7月半”(有些地区为十3或十4)。俗传去世的祖先7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7月初接祖,7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1年以上者烧老包。 [放焰口]7月十5这1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1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3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1把蓝、红、绿等颜色的3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1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1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4方,反复3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普渡拜拜]7月十5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礼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着,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钟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 孟兰盆法会:7月十5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1日,法善充满。在这1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 [抢孤]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主持人1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所以清朝下令停办。民国8十1年宜兰头城再度举办此活动,仍延袭旧制,架高近4层楼的棚子,上放置十3盏食物和纯金牌。参加的队伍以每5人1组,每队各据1根柱子,待主办者1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1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抢孤由来:因为7月普度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据说当鬼魂看到1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
5、中国各大戏曲剧种的特色是什么?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1,发源于十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2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1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1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7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4大行。 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4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评剧 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国十2年(1923),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民国2十5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红》,新闻界将评剧之称谓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间农历新正花会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1,由双人彩扮,对歌对舞,群体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奏,以歌唱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4季风光为主要内容。 越剧 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1带的“落地唱书”,至3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4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尹桂芳、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1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蟹)产(蟹)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莆仙戏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1,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2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3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8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潮剧 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戏、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1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被称为戏曲活化石。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音。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淮剧 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是距今已在2百余年的老剧种,早在清代中叶,江苏盐阜(盐城和阜宁)、清淮宝(淮安和宝应)1带流行着1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1人单唱或2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1种舞台语言。淮剧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0个韵部。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3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3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1些曲调,如1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 淮剧《1江春水向东流》 昆曲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1带,又称“昆山腔”。明代嘉靖时期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吸收了南曲诸种唱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律唱法,以及江南的民间小曲等多种艺术成分,创造出1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 秦腔 又称乱弹,是中国戏曲曲种之1,源于西秦腔,如今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其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得名,陕西话发音尤为妙),是中国戏曲4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创造了中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乱弹)系统的母体。现在北方各地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1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