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昆曲和昆曲区别,关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1、永嘉昆曲和昆曲区别
发源地不同、演唱技巧不同。
1、发源地不同。永嘉昆曲简称永昆,是由昆曲演化而来的传统戏曲剧种,是浙江温州地区文化极为重要的1部分,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1,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1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2、演唱技巧不同。永嘉昆曲表演上庄重、诙谐并存,粗放、婉约兼顾,唱腔字多腔少、节奏明快。昆曲则字少腔缓、细腻缠绵的水磨调,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2、关于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拜月亭》《调风月》,《牡丹亭》《西厢记诸宫调》《3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元代的另1种戏剧形式——南戏,也是戏剧史上重要的1部分。 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1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1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
3、戏曲这1称谓,据现存资料,源起于哪个朝代?
戏曲(traditional opera,历史上也称戏剧)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1门中国传统艺术。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最早使用“戏曲”1词的是南宋的刘埙(1240—1319),他在著作《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中说:“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他所说的咸淳(1265-1274)年间的“永嘉戏曲”,是指兴起于浙江温州地区的宋南戏。而后元。
4、永嘉杂剧是指
永嘉杂剧是指: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永嘉杂剧”,又称 “温州杂剧”亦称南词。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 它分为3段:第1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2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3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3段各1内容,。
5、永嘉昆剧的简介
永嘉昆剧 脚色最初有小生、正生、当家、花旦、大花、小花。外加鼓板和正吹即可演戏,称“8脚头”。后发展到13脚。表演艺术古朴、自然、明快、讲究生活真实。丑角道白多用温州方言。永昆剧目大小约120多个,有《荆钗》、《白兔》、《杀狗》、《琵琶》、《金印》、《绣襦》、《8义》 等;尚有李渔作品7种和1批独有剧目。清嘉庆年间,永昆有秀柏、霭云等班社。同光至民初为鼎盛时期班社多达34十个,最 有名者为新同福与新品玉,时称“品玉行头好,同福价钿老。”新同福系叶良金(艺名蒲门生)、 杨盛桃(阿桃儿)所组建,演员阵容齐整,名艺人徐郑。
6、永嘉民俗有什么?
1、永嘉昆剧 为我国古老剧种之1,是在南戏即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取昆山腔优点而形成的1个剧种,由于它产生在永嘉县,所以叫永嘉昆剧,简称“永昆”。昆剧源于南戏,南戏亦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2、送上门饼 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1带,在刚结婚的第1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1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
3、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1种雕塑工艺品,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