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方戏曲叫什么?山东半岛地方戏曲剧种是什么?

香港地方戏曲叫什么?


1、香港地方戏曲叫什么?


香港地方戏曲叫粤剧,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戏曲之1。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3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2黄为主的我国南方1大剧种。据说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俗称:白话),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1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2故乡”之称。



2、山东半岛地方戏曲剧种是什么?


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柳腔是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1带,并传入青岛市区。


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2008年6月7日,柳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腔的保护措施2015年1月30日上午,柳腔少儿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即墨市第4实验小学举行。从2011年起,即墨市柳腔剧团就与实验4小合作,定期安排专业演员为学生教授柳腔,激发他们学习柳腔、传承柳腔的热情,使柳腔艺术在年轻1代中发扬光大,已培养20名柳腔专业班学员。柳腔少儿培训基地成立后,实验4小将把柳腔纳入校本课程,安排音乐教师编写柳腔教学计划,在学生中开展戏曲知识普及、戏曲片段比赛等活动,已选取160余名学生组成了柳腔社团。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柳腔。



3、余姚地方戏曲是什么


余姚地方戏曲是姚剧,原称“余姚滩潢”,是余姚1带的民间歌舞和说唱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余姚滩簧在江浙沪享有盛名,最有特色尤其是在余姚北部地区,就是姚滩的发源地,大多数民众都很喜欢它。



4、安徽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安徽的地方戏曲有黄梅戏,还有青阳腔,岳西高腔,徽剧,庐剧,池州傩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


最有名的当然是徽剧和黄梅戏,从地方戏渐渐的变成了全国的剧种,比较有名的角有程长庚、高朗亭、郝天寿、严凤英、王少舫等。


黄梅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黄梅采茶歌就很盛穗芦嫌行,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徽安庆逐渐发展壮大,之后渐渐的成为了中国5大传统戏曲剧种之1。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为3大腔系,分别是花腔、彩腔、主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徽剧是经过“京派”改造的,就是京剧,徽班进京之后渐渐出现了京剧。


黄梅戏保持着其地域感和归属感,比较受欢迎,还有就是庐剧、皖南花鼓戏和泗州戏等都是没有经过过多的改造并且比较出名猜手的,庐剧适合的是城乡结合部群落的审美趣味,表演生动。


泗州戏哗孙在说唱的基础上增加了1些民间花灯、小车、旱船、跑驴等的表演形式,更有张力和生命感。



5、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什么


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柳腔是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1带,并传入青岛市区。文化特征:
1、语言: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通俗易懂,朴素亲切,富于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同时,善于运用比兴和夸张手法,增强感染力。
2、音乐:柳腔采用民乐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由弦乐和管乐组成,弦乐主要乐器有4胡、2胡、中胡、琵琶、月琴、3弦、扬琴等;管乐有笙、唢呐、笛子等。管乐主要是用以吹奏过门、曲牌,起过度和创造气氛作用。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大锣、小锣、吊钹、小钹、哑钹、碰钟、大小堂鼓等,用于打击伴奏。乐谱和鼓点多借用于柳子和京剧的套数。
3、曲牌:柳腔的曲牌包括演唱曲牌、弦乐伴奏曲牌和吹打乐曲牌,大部分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来,也有1部分是由其他剧种移植来的。常用的曲牌有《4不象》《悲垛子》《花垛子》《句句双》《豆叶青》《朝天子》《登天梯》《愁中闷》《芙蓉花》《南锣》《大锯缸》等近50个。



6、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柳腔,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1。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1带,并传入青岛市区。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 2008年6月7日,柳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17。柳腔的传承价值


柳腔具有较高的历芹坦史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柳腔起源于民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肆隐喜爱。在贫苦的旧时代,它是即墨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嫌雹桐它的产生体现出即墨地区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也为中国的戏曲历史增添了闪光的1页。新中国成立以后,柳腔艺术全面提高和拓展,不仅能演出传统剧目,还能演出现代剧目,而且还能演出武戏。其传播地域也不断扩大,不仅在胶东半岛,而且还到了河北、江苏、东北地区,为更广泛的观众所了解和喜欢。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