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朋到底经历了什么?当剧务有前途吗?
1、陈志朋到底经历了什么?
陈志朋,出生在1个超小康的传统家庭。小时候家里父母开了全台湾比较知名的美容连锁店与唱片行,算是半豪门家庭,所以他的童年时光多数是在店里度过的。志朋不仅唱歌好,小的时候还学过芭蕾舞,有着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在台中上中学的时候,志朋在课余会去参加公园跳舞Party,锻炼了其爵士舞和踢踏舞功夫。1988年,陈志朋和苏有朋、吴奇隆经过层层甄选后,组合成小虎队,和汤志伟、曹兰、小猫队共同主持华视《青春大对抗》,被飞碟唱片的高层看中并签下了他们,接着开丽停掉了他们助理主持的工作,于是男生团体偶像组合“小虎队”正式出道踏进娱乐圈。1991年,陈志朋应征入伍服兵役,加入的是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后,被分到飞马豫剧队,在部队的两年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豫剧等地方戏曲,还学会了自己设计舞台装,以及剧务、搭设舞台,这也为他在2008年服装设计和2009年舞台剧监制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当剧务有前途吗?
李老师说得有1定道理,但这个道理似乎放之4海皆准,道理大了些……
我来给你说些小道理:
从你的介绍,我感觉你说的工作并不是剧务,而是场务。
剧务,说白了,就是管管组里的人的口粮问题,在就是要管资金周转,拆东墙,补西墙,也可以算是剧组的生活委员。新手是很难做开的,如果想入电视,戏曲这些行当,起点最好不要选择剧务。
从你现在的情况,我估计你还没做多久,刚开始做最重要的不是快速学会做什么,而是要快速把人头都弄清楚,学会察言观色,重要的就是要和导演,制片人混熟,如果没有这个本领,你就只能是个场务。
建议你去偷学1下“灯光”和“舞美”,这到了关键时刻是很派用场的,也会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
3、越剧是由什么发展而成的?
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1。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州、新昌1带。流传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主的全国十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十世纪3十年代后期以绍兴为古越都城,因而1938年改名为“越剧”。 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落地唱书是嵊州1带的曲艺形式。早期的曲调与佛徒的宣卷调关系密切。清咸丰十2年(1852)由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所创。后经不断发展,演变为“吟嘎调”,1直延续使用到越剧形成之后。落地唱书向越剧发展分6个阶段。
1、小歌班(又称“的笃板”阶段)光绪3十年(1906)清明节,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李世泉、钱景松,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十件头》、《双金花》等。这是唱书艺人第1次在嵊县本地登台演出,称“小歌文书班”,后简称“小歌班”,以区别于绍兴大班(绍剧)。从此,唱书艺人纷纷登上舞台。次年,已有十3副小歌班在各地演出。光绪2十3年(1908),小歌班分3路走向外地:1是从新昌、余姚到宁波,向东北方向发展。2是从东阳、诸暨到金华向西南方向发展。3是从上虞、绍兴向西北方向流动到杭嘉湖地区。宣统2年(1901),钱景松等的小歌班进入杭州。
2、男班绍兴文戏阶段 1961年后,小歌班数度进入上海,1920年,小歌班艺人4十余人集中在1起,在上海演出《琵琶记》、《梁祝哀史》、《碧玉簪》、《孟丽君》等反映妇女命运的新剧目,受到观众欢迎。从此小歌班在上海站住脚跟。1923年,马潮水、王永春、叶琴芳、梅月楼等3十多名演员升平歌舞台分出另行组班,在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第1次挂出了“绍兴文戏”牌子。“绍兴文戏”阶段的最突出的1点是音乐和表演上的改革。艺人魏梅朵等彩板胡(后改平胡)、斗子伴奏(定弦
1、5,称“正调”),在唱腔上吸取了绍剧、余姚清腔武林调的音乐成分,丰富板式,创制了倒板、快板、清板、还阳调等。小歌班在上海打响后,组成第1专职乐队,试验用丝弦乐器拉“引子”和“过门”,以后又用丝弦托腔。唱腔方面则吸收了绍兴大班中的导板、流水、2凡等曲调融化进“吟嘎调”之中使原来散唱的唱腔中慢中板、中板、快板等板式,初步形成了板腔体的音乐体制。伴奏的丝弦乐器初为板胡,以后改为音乐较柔和的平胡、胡琴定弦为“1-5”,称为“正调”,因此男班绍兴文戏时期也称为“男班丝弦正调”时期在表演上也借鉴绍剧、京剧的程式技巧等艺术特长,并在剧目、化装等方面也有所改进。从演生活小戏走上古装大戏的路子。从此男班进入黄金时期。
3、女子绍兴文戏阶段 1923年,在上海京剧“髦儿戏”的影响下,升平歌舞台老板王金水委托艺人金荣水办起了第1副女子科班。短期训练后即以“绍兴文戏”、“文开女班”名义进入上海演出,1928年后,女子文戏科班大量涌现。因女声音域与男声相差45度,琴师王春荣根据女赏的嗓音条件,吸取京剧西皮的特点,将丝弦正调以胡琴“6-3”定弦,创造出适合女声的“4工调”女子绍兴文戏阶段因此也称作“4工调阶段”。第1副女班在流动演出中,曾与男班艺人同台。这就是越剧史上的“男女混演”(在上海、以小白玉梅为代表的女赏进行过“男女混演”)。通过学习男班艺人的技艺和吸收绍兴大班等剧种的长处,第1批女赏在唱腔、表演上都有很大进步。其中以施银花最为有名,后被称为越剧“花衫鼻祖”。1929年,在嵊县黄泽办起第2副女班锦新舞台;从1930年起,嵊县女班如雨后春笋,比较重要的有群英舞台。1937年抗战前夕,女班有近2百副。从1938年1月起,女子绍兴文戏陆续涌往上海。据1939年9月统计,上海有十3个演女子绍兴文戏的剧场。1938年秋,已用“越剧”名称代替“女子文戏”的中心,几乎所有的著名演员全集中在这里这里。这时期,女班已完全取代男班。女演员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涌现出1批有影响的演员,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屠杏花、姚水娟、筱丹桂等。常演剧目以才子佳人戏为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龙凤锁》、《碧玉簪》、《3看御妹》等。1942年,袁雪芬在大来剧场首倡改革,聘请吕仲、韩义、郑传鉴等为编导;以剧本制作代替幕表制;建立导演制度;改革服装;采用油彩化妆;改进舞台布景、灯光;充实乐队,并与琴师合作创造定弦
5、2的尺调腔,成为新越剧的声腔基调。演员在表演上也吸收昆曲和话剧表演艺术之长,使越剧得到丰富和发展。
4、全面艺术改革阶段 1942年10月,袁雪芬在上海大来剧场倡导越剧改革打出“新越剧”旗帜。1945年3月,袁雪芬、范瑞娟为首的雪声剧团正式成立。其他剧团,也相继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活动,促使越剧的风格、演出体制开成,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的1个重要特点是1部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改革活动。从1942年秋袁雪芬倡寻改革时起,从事“新越剧”的各剧团建立了剧务部,聘请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最早参加革新的1批知识分子从新文学、话剧、电影中吸收营养,为越剧引进了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在观剧文学方面,改幕表制为剧本制,上演的都是新编剧目和经改编的传统剧目在舞台艺术上废除了说戏制、建立了导演制。表演上吸收了话剧、电影的表现方法,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同时又吸收融合昆剧等剧种的手段。在音乐方面设置作曲职务,第1出戏都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人物设计、创造唱腔与伴奏。舞台美术方面,记废除了衣箱制和“守旧制”,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采用油彩化装,使用灯光、效果、立体布景。 1946年5月,雪声剧团在上海演出了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这是越剧改革的1个重要里程碑。越剧在这阶段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果。上海解放后,上海和4明山从事越剧改革的联合体会合。1950年4月成立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直属华东文化部领导。1951年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1954年正式建立浙江省越剧团。在此期间,上海的3十几个浙江的7十几个专业越剧团,也先后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人、改戏、改制的工作。 在40年代越剧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6个:袁雪芬的“袁派”,她主要师承王杏花,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商端庄沉静,重视体现真情实感,塑的多为善良、温淑的女性形象。傅全香的“傅派”,她主要师承施银花和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唱腔跳跃跌宕,表演活泼多姿,塑的多是热情、痴情的女子形象。戚雅仙的“戚派”,从“袁派”深化而来,唱腔迂回沉郁,表演自然大方,塑的多是悲剧形象。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畅深沉,表演潇洒儒雅,塑的多为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范瑞娟的“范派”,唱腔富有男性美,质村醇厚,表演富有生活气息,擅演耿直戆厚的男子。徐玉兰的“徐派”,唱腔华丽奔放,表演充满活力,以塑造深情的书生才子见长。除了这6个公认的流派之外,旦角中的王文娟、吕瑞英、金采凤、张云霞,小生中的陆锦花、毕春芳,老生中的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商芳臣,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50年代,越剧编创了1批有较高质量的剧目并通过剧目加工带动了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的全面提高。在年第1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西厢记》获得奖励。1955年成立上海越剧院。1956年重新改编排演了《祥林嫂》,恢复了鲁迅原著的精神,1962年此剧再次作了较大加工修改成为思想性与艺术结合得比较完美的1出戏。1959年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生动地塑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形象。尹桂芳主演的《屈原》、《何文秀》、《盘妻索妻》、徐玉兰主演的《北地王》、《十1郎》,王文娟主演的《春香传》、《追鱼》,范瑞娟、傅全香主演的《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姚水娟、金采风主演的《碧玉簪》,傅全香、陆锦花主演的《情控》,竺水招主演的《柳毅传书》,范瑞娟、吕瑞英主演的《打金枝》等,在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50年代初全省文工团整编后,仍十分重视越剧男女合演的试验,如《罗汉钱》、《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等剧目;1957年正式建立浙江省越剧2团,在男女合演方面进行了更全面的探索;尤其是表现代生活,通过《风雪摆渡》、《抢伞》、《金鹰》、《金沙江畔》、《战斗的青春》等较有影响的剧目,发情了男调,积累了1套表现手段。上海在50年代初也开始进行男女合演尝试。1952年浙江在十个地区文工团整编的基础上,集中优秀艺术骨干,成立了浙江越剧1团和2团。1958年以后,上海大批职业越剧团支援全国各地,越剧成为流传于全国的1大剧团,配备了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人员,实行了导演制;并建立了培养越剧赏的戏曲学校。1978年全省专业越剧团已有5十1个,1982年达到6十7个。1980年举行了全省青年演员会演,涌现了1批优秀青年演员年举行全省“小百花”会演,又涌现了1大批优秀的越剧青年演员。
4、当剧务有前途吗?
李老师说得有1定道理,但这个道理似乎放之4海皆准,道理大了些……我来给你说些小道理:从你的介绍,我感觉你说的工作并不是剧务,而是场务。剧务,说白了,就是管管组里的人的口粮问题,在就是要管资金周转,拆东墙,补西墙,也可以算是剧组的生活委员。新手是很难做开的,如果想入电视,戏曲这些行当,起点最好不要选择剧务。从你现在的情况,我估计你还没做多久,刚开始做最重要的不是快速学会做什么,而是要快速把人头都弄清楚,学会察言观色,重要的就是要和导演,制片人混熟,如果没有这个本领,你就只能是个场务。建议你去偷学1下“灯光”和“舞美”,这到了关键时刻是很派用场的,也会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
5、中国电影集团正式员工剧务的工作是不是累死人啊?
剧务,说白了,就是管管组里的人的口粮问题,在就是要管资金周转,拆东墙,补西墙,也可以算是剧组的生活委员。新手是很难做开的,如果想入电视,戏曲这些行当,起点最好不要选择剧务。化妆、灯光这是需要专业性的,你学过吗? 打杂的。如果真是剧务也算不上打杂的,真正打杂的是场务,打扫卫生,给演员拿服装什么的。
如果用心点加上圈里有人,也没准能成为导演,呵呵
剧务--助理导演--副导演--导演 相当1部分导演都是这么过来的。
6、当剧务有前途吗?
李老师说得有1定道理,但这个道理似乎放之4海皆准,道理大了些……
我来给你说些小道理:
从你的介绍,我感觉你说的工作并不是剧务,而是场务。
剧务,说白了,就是管管组里的人的口粮问题,在就是要管资金周转,拆东墙,补西墙,也可以算是剧组的生活委员。新手是很难做开的,如果想入电视,戏曲这些行当,起点最好不要选择剧务。
从你现在的情况,我估计你还没做多久,刚开始做最重要的不是快速学会做什么,而是要快速把人头都弄清楚,学会察言观色,重要的就是要和导演,制片人混熟,如果没有这个本领,你就只能是个场务。
建议你去偷学1下“灯光”和“舞美”,这到了关键时刻是很派用场的,也会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