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属于戏曲里的一种吗?粤和粤的区别是什么?
1、粤剧属于戏曲里的1种吗?
是的,粤剧属于戏曲的1种。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汉族传统戏曲之1,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1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1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乾隆年间,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乾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成百个外江戏班入粤,并在广州成立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声腔和表演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演出风格。咸丰4年(1854),本地班艺人李文茂以梨园子弟为骨干,组织红巾军起义反清,清政府严禁本地班演出,艺人只得转投外江班或冒称京戏登场。同治初年,本地班再度兴起,于光绪十5年(1889)在广州成立8和会馆。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2簧声腔,能以梆子、2簧腔为主,兼用大腔(地方化的弋阳腔、昆腔),演出江湖十8本、新江湖十8本、大排场十8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脚、正旦、花旦、净、丑十大行当,武打技艺是由少林武功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6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早期的粤剧戏班,乘坐专门租用的“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于各埠演出,故又称粤剧艺人为“红船弟子”。清末民初,广州和港澳等地陆续修建戏院,新称粤剧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舞台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大班。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的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而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4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色。光绪年间陆续离乡过埠的州府班,这时更多的在海外1些国家演出。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4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1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8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2、粤和粤的区别是什么?
没有区别,这是同1个字,“粤”具体释义如下:读音:yuè表达意思:句首发语词;指广东、广西;句中助词。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组词。例句:同学建议发展新光戏院,作为北角区的新地标及推广粤剧文化。组词介绍:粤菜:粤菜即广东菜,广州菜范围包括珠江3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具有清、鲜、爽、嫩迹旅、滑等特色。粤犬吠雪:拼音是yuè quǎn fèi xuě,意思广东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侍高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1。粤若:读音yuè ruò,汉语词语,用于句首以起下文。胡粤:读音hú yuè,汉老州尺语词语,同“ 胡越 ”。
3、粤字有哪些?读音是什么,请注明?
1、粤的读音是yuè。
2、释义:
1、指广东、广西:两~。
2、广东的别称:~剧。
3、助词。古与“聿”、“越”、“曰”通用,用于句首或句中。又如:粤若(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3、相关组词:粤菜 粤语 粤绣 胡粤 粤东 粤祝 闽粤 南粤 粤若 粤海 瓯粤 粤宛 粤曲 粤匪扩展资料:
1、汉字笔顺:ノ丨フ丶ノ1丨ノ丶11フ
2、笔顺读写:撇、竖、横折、点、撇、横、竖、撇、点、横、横、竖折折钩、
3、词组释义:
1、粤若[yuè ruò] 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2、粤海[yuè hǎi] 指广州。广州古代为粤地,又临海,故名。
3、粤宛[yuè wǎn] 谓天气和顺。
4、粤曲[yuè qǔ] 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
5、粤匪[yuè fěi] 清 朝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4、粤的读音是什么?
粤【yuè】笔划:125笔:TLON部首:米结构:上下结构繁体:粤笔顺:撇、竖、横折、点、撇、横、竖、撇、点、横、横、竖折折钩【释义】〈名〉广东的简称。如:粤绣旧地名。百粤之地,即今广东和广西等地予弱冠粤行。——清·袁枚《祭妹文》又如:粤东(广乐省的别称);粤寇(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污蔑之词);粤海(指中国南部广东1带的海域,又作为广东和广州的代称);粤峤(指5岭以南地区)粤〈助〉助词。古与“聿”、“越”、“曰”通用,用于句首或句中粤,于也。审慎之词也。从于,从寀,会意。——《说文》粤,曰也。又,于也。——《尔雅》粤3日丁亥。——《书·召诰》粤詹(瞻)雒伊。——《史记·周本纪》尚粤其几,沦神域兮。——班固《幽通赋》又如:粤若(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组词】粤祝[yuèzhù]:粤地的咒祷法术。祝,通“咒”。粤讴[yuèōu]:流行于广东省广州1带的曲艺。粤寇[yuèkòu]:清朝统治阶级对太平天囯起义者的污蔑之辞。粤剧[yuèjù]:中国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1,用广州话演唱,主要流行于说粤语的地区。百粤[bǎiyuè]:古代散居南方各地越族的总称。
5、戏曲中‘旦’是什么角色的统称
旦,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1,女角色之统称。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正旦 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近代戏曲中的正旦已非杂剧正旦的原意,而是概括1定性格类型的独立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女性,且多为正剧或悲剧人物,故湘剧俗称为节烈旦。 花旦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明快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带喜剧色彩。 贴旦 简称贴,有时简写成占。南戏和北杂剧皆有此名,为旦中副角,意为旦之外再贴1旦,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 闺门旦 扮演少女。北杂剧有“闺怨杂剧”1类,是表现青春少女闺怨恋情的剧目,剧中的少女当为闺门旦的最初形态。清代中叶昆山腔中,闺门旦从旦行中分化出来,称小旦,俗称5旦。 武旦 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身分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刀马旦重身段工架,造型基调要求寓流动妩媚于刚劲挺拔之中,以气度神情胜。武旦重跌扑翻打,以身手的矫健骁勇胜,、武旦又常扮神怪,除重武功外,还须表演特技“打出手”。 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多重唱功,老旦,汉、粤、湘等剧种称夫或婆旦。 彩旦 1作丑旦、丑婆子,秦腔里也称之为媒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或闹剧人物,实为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化妆和表演手法极度夸张,常常浓装艳抹,行为乖张,多扮滑稽风趣或奸刁凶恶的人物,川剧称摇旦,以幽默诙谐见长,有独特风格。
6、戏曲中‘旦’是什么角色的统称
旦,戏曲表演行当类型之1,女角色之统称。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正旦 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近代戏曲中的正旦已非杂剧正旦的原意,而是概括1定性格类型的独立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女性,且多为正剧或悲剧人物,故湘剧俗称为节烈旦。 花旦 花旦扮演性格活泼明快或泼辣放荡的青年或中年女性,并常带喜剧色彩。 贴旦 简称贴,有时简写成占。南戏和北杂剧皆有此名,为旦中副角,意为旦之外再贴1旦,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 闺门旦 扮演少女。北杂剧有“闺怨杂剧”1类,是表现青春少女闺怨恋情的剧目,剧中的少女当为闺门旦的最初形态。清代中叶昆山腔中,闺门旦从旦行中分化出来,称小旦,俗称5旦。 武旦 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形象。按扮演人物的身分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刀马旦重身段工架,造型基调要求寓流动妩媚于刚劲挺拔之中,以气度神情胜。武旦重跌扑翻打,以身手的矫健骁勇胜,、武旦又常扮神怪,除重武功外,还须表演特技“打出手”。 老旦 扮演老年妇女。多重唱功,老旦,汉、粤、湘等剧种称夫或婆旦。 彩旦 1作丑旦、丑婆子,秦腔里也称之为媒旦。扮演女性中的喜剧或闹剧人物,实为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化妆和表演手法极度夸张,常常浓装艳抹,行为乖张,多扮滑稽风趣或奸刁凶恶的人物,川剧称摇旦,以幽默诙谐见长,有独特风格。